白殊
到得八月底,被委以重任曹中丞带着江南大丰收好消息回朝,总算让朝廷安心。江南不仅没闹出饥荒,还有余力多往北边调粮!
不过,对于嘉禧帝而言,只要粮税纳足,下头不造反,他自不会多关心其他,只让政事堂给江南众代理*员记功嘉奖,却是提都没提起谢煐。
倒是曹中丞暗中给谢煐送来封信,主要说下两浙木棉同样有好收成,以及两浙百姓给他和白殊立块功德碑,就在临余城外祭坛边,和谢煐所立那块记录做祭幡百姓之名碑临着。
随信送来还有功德碑文,用华丽词藻讲述当日谢煐和白殊祭祀情形。
白殊看得半懂不懂,谢煐句句给他解释,听得他神色渐渐古怪。
—如今天子明显是放弃范家,他若是能给太子示个好,倒也是条后路,反正这也算不上明明白白站队。
于是两人便配合着做起戏来,真真假假地钓着蒋厚。蒋厚也不急,好似笃定他们必会答应。
就这般又拖过段日子,谢煐信终于送到肃王手上。
当日,他和范十便找蒋厚喝酒,将事情应下。
今年大煜先是江南遭遇春旱,仲夏之后刚稍有缓解,却又到北边大旱,诸多军屯之处都大受影响。
“这是写神话故事吧……怎还有白鹿踏祥云而来,送上带着光芒稻穗和棉花,最后连们两个都闪闪发光?”
对,不仅是稻子,因为白殊自掏腰包推广木棉也丰收,两浙百姓们就把棉花也加进去。
谢煐道:“百姓向喜欢这类故事。估计要不多久,各地茶肆里说书先生都会说上这段。那是百姓自发立,也不好阻止。”
其实谢煐让人立碑上也记录有此次换稻种始末,只是祭祀异象都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白殊不太想记录上去,碑上用词就淡化那件事。
没想到,老百姓又给他们弄块碑,还写得神乎其神。难怪曹中丞不敢在朝会上提这事,若让嘉禧帝知道,必然会不高兴。
北边旱起来可不像江南那温柔。江南是降水少,使得高田积不上水种稻子,但原本水资源还是很丰富,低田也能有产出。而北边旱起来,那就是众多小河断流,连饮水都受影响。
嘉禧帝还琢磨过要不要再派谢煐出去求雨。可出现旱情地区是薛家军屯田,谢煐若有法子,不用别人催都会主动提出来。他直沉默,就代表也束手无策。
而前头刚有过次“神迹”,便是谢煐这次求雨无果,想以“上天不满储君”为借口发作,也实在站不住脚。嘉禧帝前后想几天,最终还是作罢。
只是,眼看着军屯粮食减产已成定局,明年要调运粮食数量下增加不少,朝廷对江南粮仓更为紧张。幸好,江南不断有好消息传来。
不仅两浙,下种较晚另外两路,以及补种江南西路,稻子长势都让人惊喜。并且,在结籽灌浆之时,就已能看出这良种产量竟是比往年高出不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