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所以女人就是不行”,因此,对于她,“女人是种麻烦东西,是应该被轻蔑下等存在。”
她写道,“厌恶女性、贬低女性心理,由父亲塑造,从母亲传给女儿。”〔饭岛,2006:12〕
本应是厌恶父亲批判母亲女儿,成长以后,在自己婚姻关系中,又与结婚对象重演“母亲对父亲关系”。
她回顾道,“本来,驱使原动力,是从自己受到性别歧视、性别压抑(中略)中逃离出来,可那其实是种忌讳女人、与男人同化欲求,(中略)自己心中欠缺感,化为憎恨,化为迷途上进心,也化为对同性轻蔑,并让投入性行为。”〔饭岛,2006:20〕
这种对父亲反叛和侮辱,在有自伤倾向“援交少女”即十多岁卖*少女身上也能看到。她们将与父亲年龄相仿嫖客视为“父亲代理人”,把自己身体供奉给这些男人低劣卑贱性欲,将属于父亲而父亲又绝不能玷污“女儿身体”像扔进臭水沟般让男人们随意玷污,通过这种方式,她们实现向父亲复仇,当然,她们复仇只能用自伤自罚方式,这正是作为绝对弱者女儿们选择可能性狭小之处。
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克•埃里克森(ErikErikson),早已指出这个问题,他把这种机制称为“自身份确认否定性形成”。他注意到,在青春期少女“自身份认同扩散综合症”中,可以看到她们带着绝望感尝试,有少女走向卖*,通过越轨行为来惩罚“什也不是自己”,从而确认“还是点儿什自己”,他还注意到,这些少女大多出身于牧师、教师类家庭,父亲有权威性和压制倾向。在父亲面前弱小无力她们,通过自伤自罚向父亲复仇。
们可以发现,埃里克森指出事实,与清水千奈美在《不能告诉父亲事》〔1997,2000〕[9]书中揭示现象很相符。清水从她信息提供者报告中发现,在思春期由于父亲性接近而留下不快记忆女儿中,父亲职业为公务员比例尤其显著公务员职业,既带有权威性和压制倾向,同时又是谨小慎微而伪善。他们对女儿性接近,也是因为除女儿外没有其他可以接近对象。这看来,在樱庭树小说《男人》中,主人公父亲职业为“海上保安厅职员”,也深具意味。
既非“父亲女儿”亦非“母亲女儿”
“父亲女儿”,会重复生产父权制下“父亲女儿”。做“父亲女儿”,意味着甘心忍受自厌恶和性别压抑。们必须切断这种恶性循环。
可是,要想从“父亲女儿”转换为“母亲女儿”,决非易事。只要母亲依然充当父权制代理人,女儿与母亲关系就不可能和谐;反之,如果母亲想忠实于自己欲望,女儿又会目睹她受到父权社会产厉制裁。将母女关系作为个重要主题来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