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邺城之前乃是在青州北海郡耕读,黄巾余孽劫掠郡县,孔文举学问很好,只是这治理郡县不是学问好就能治理好,官府无力镇压黄巾贼,他只好带着学生进山避难。
山里道路不通,又买不到粮食,身边人越多过越艰难,他实在没办法,只能遣散学生让他们各自离开。
那会儿青州正乱,到处都是贼寇,学生们各自回家,他个老头子直躲在山里也不是事儿,原本想着去徐州避难,出发前听到冀州邺城有座藏书楼,这才临时改变主意来这儿。
原焕顿下,他还以为老爷子忽然改变主意,要以年事已高为借口不干,还好还好,人还在就行,“先生学生自然也是不凡,哪里有嫌弃道理?”
郑玄笑声,继续说道,“那学生性格朴实,虽然言辞迟钝,才学却甚至出众,前些日子跑去扬州游学,在外面周旋大半年才又回来。”
世族垄断,书院里只有世家子弟,不见寒门子弟踪影。
他在天底下游学那多年,除偶尔有人讲课不问出身,绝大部分都对出身有严格要求。
拿他自己来说,当年千里迢迢到关中拜大儒马融为师也是通过好友卢植关系,如果没有好友帮助,他说什也没办法在马融身边拜师学习。
老师学问渊博,门徒上千,只是为人非常讲究,虽然门徒众多,但是能被他亲自教导却没有几个,其他学生都是由那几个被他教导过学生来教导,他在关中三年,三年时间甚至连老师面都没有见过,只能听师兄们讲授知识。
最后还是因为他精通算学,正好老师演算浑天问题遇到麻烦,这才能见到老师,才能百尺竿头更进步。
原焕挑挑眉,“可是清河崔氏,崔琰崔季珪?”
他到关中时候已经小有名气,求学之路尚且如此艰难,更不用说其他人。
可是这邺城书院却不样,州牧在内外城交界处建书院修藏书楼,读书求学不问出身,只要有颗向学之心,即便家贫如洗也愿意接收。
藏书楼中有不少寒门子弟他已经看到,等过些日子书院招生完毕,看看入学都是哪些人,如果真有寒门子弟,便是天下寒门子弟之大幸啊。
数百年来,世家大族固步自封,强硬把持朝政,寒门入仕之路难之有难,这人身为世家子却愿意让寒门子弟来书院求学,如此心胸又恰逢乱世,只怕图谋不会小。
郑玄心中感慨,坐定之后拱手道,“老朽年事已高,讲书之时恐有疏漏,正巧昨日门下学生来寻,如果州牧大人不弃,可否让那学生同来书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