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卢象升虽然位高权重,却很年轻,死时,才刚满四十岁。
他死时候,身边名亲兵为保住他尸首,伏在他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他所部数千人,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
再重复遍,这就是气节。
在明末诸位将领中,卢象升是个很特殊人,他虽率军于乱世,却不扰民、不贪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从不妥协。
十二月二十日,卢象升率五千人,向前进发,所部皆从,无人留守。
出发时候,卢象升身穿孝服,这意味着,他没有打算活着回来。
前进至巨鹿时,遭遇清军主力部队,作战开始。
清军人数,至今尚不清楚,根据史料推断,至少在三万以上,包围卢象升部。
面对强敌,卢象升毫无畏惧。他列阵迎敌,与清军展开死战,双方从早上,直打到下午,战况极为惨烈,卢象升率部反复冲击,左冲右突,清军损失极大。
敌人敬意,他整顿衣着,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
这就是气节。
消息很快流传开来,举国悲痛。
崇祯十年(1638)十二月二十日,听说此事卢象升,终于下定决心。
此前,他曾多次下令,希望高起潜部向他靠拢,合兵与清军作战,但高起潜毫不理会。而从杨嗣昌那里,他得知,自己将无法再得到任何支援。他粮草已极度缺乏,兵力仅有五千,几近弹尽粮绝。
中庸有云:
〖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
无论这个世界多混乱,坚持自己信念。
钦佩这样人。
在这天临近夜晚时候,卢象升明白,败局已定。
他火炮、箭矢已经全部用尽,所部人马所剩无几。
但他依然挥舞马刀,继续战斗,为他最后选择。
然后,清朝*员编写史料告诉们,他非常顽强,他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他也很勇敢,自己人,杀死几十名清兵。
但他还是死,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
而清军主力,就在他驻地前方,兵力是他十倍,锋芒正锐。
弄清眼前形势卢象升,走出大营。
和孙承宗样,他向着北方,行叩拜礼。
然后,他召集所有部下,对他们说这样番话:
〖作战多年,身经几十战,无败绩,今日弹尽粮绝,敌众寡,而决心已定,明日出战,愿战者随,愿走者留,但求以死报国,不求生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