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1631),最大规模援军出发。
这支援军由大将张春率领,共四万余人,奔袭大凌河,列阵迎敌。
大客户上门,皇太极自然亲自迎接,到阵前看,傻眼。
统帅张春是个不怎出名,却有点水平人,他千里迢迢赶到大凌河,却摆出防守阵势,收缩兵力,广建营寨,然后架起大炮,等皇太极来打。
因为就双方军事实力而言,跟皇太极玩骑兵对砍,基本等于z.sha。摆好阵势,准备大炮,还能打几天。
对于这举动,祖大寿嗤之以鼻,并不害怕,事实上,得知围城后,他还派人在城头喊话:
“军粮草充足,足以支撑两年,你奈何?”
皇太极听到,并不生气,想个很绝回答,又派个人去回话:
“那就困你三年!”
所谓粮食支撑两年,自然是吹牛,几天倒还成,而且祖大寿当时手下部队,有万多人,虽然皇太极兵力是两万多,但以他水平,守半个月没问题。
带万多人,祖大寿跟何可纲去砌砖头,砌到半,皇太极来。
皇太极之所以来,也是不能不来,因为当他发现明军在大凌河筑城时,就明白,孙老头又使坏。
如果让明军在大凌河站住脚,锦州稳固,照孙承宗风格,接下来必定是蚕食,慢慢地磨,今天占你十亩地,站住,明天再来,还是十亩,玩死你。
所以,他亲率大军,前往大凌河,准备拆迁。
但祖大寿辛苦半年多,自然不让拆,早早收工,把人都撤回来,准备当钉子户。
这是个极为英明抉择,可惜,还不够。
战斗开始,皇太极派出精锐骑兵,以左右对进战术,攻击张春军两翼。
但张春同志很有水平,阵势摆很好,大炮打得很准,几轮下来,后金军队损失惨重。
在战场上,英明是不够,决定战争胜负,是实力。
进攻失败后,皇太极拿出他实力——大炮。
更重要是,他还有个指望——援军。
大凌河被围消息传来后,孙承宗立刻开始组织援军,先派几拨小部队,由吴襄带头,往大凌河奔。据说后来著名人物吴三桂也在部队里。
可惜,这支部队刚到松山,就被打回去。
皇太极早有准备,因为他部队,攻城不在行,打野战没问题,反正这破楼拆定,来几拨打几拨!
孙承宗也很硬,这城楼修定,就是用人挤,也要挤进去!
然而,当皇太极气喘吁吁地赶到大凌河城下时,却又不动手。
他只是远远地扎营,然后在城下开始挖沟。
皇太极很卖力,在城下呆个多月,也不开打,只是围城挖沟,挖沟围城,经过不懈努力,竟然沿着大凌河城挖个圈,此外,他还很有诚意地找来木头,围城修圈栅栏。
如此用功,只因害怕。
鉴于此前他在宁远、锦州吃过大亏,看见城头大炮就哆嗦,所以决定,不攻城,只围城,等围得差不多,再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