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吴惟忠是个极不起眼名字,在之后朝鲜史料中,这位将军也很少出场,撤回国内也好,朝鲜养伤也好,似乎无人关心。这倒也正常,在这场大戏中,和李如松相比,他不过是个跑龙套。
位国民党将军在战败后哀叹:国民党之所以战败,是因为都想吃肉,而毛**军队之所以战胜,是因为有人愿意啃骨头。
吴惟忠就是那个啃骨头人。
所以在历史中,他是个跑龙套,却是个伟大跑龙套。
当西城和北城打得热火朝天时候,南城守军正在打瞌睡。
四十年前,戚继光在义乌,组建这支特别军队,从那时起,他们就和这个光荣名字紧紧地联系在起,并在他光芒笼罩之下,奋战十余年,驱逐那些无耻强盗。
现在,他们在不同地方,不同时代,面对着同样敌人。所以,他们也只需要同样举动。
于是,在吴惟忠亲自率领下,三千戚家军向北城牡丹台高地发动冲锋。
事实证明,吴惟忠判断是正确,北城易守难攻,说实诚点,是根本没法攻,地势险要,日军还不断向下发射火枪,虽说戚家军有丰富作战经验,比较灵活且善于隐蔽躲闪,伤亡不大,但两次进攻,刚冲到半,就被打回去。
吴惟忠没有放弃,他知道,自己攻击越猛烈,敌军注意力就越集中,越容易被死死拖住,而真正突破,将在那时开始。
判断,吴惟忠还是拿得准。
但天之后,李如松告诉他,你任务,是攻击北城,而你全部兵力,是三千人。
吴惟忠很清楚,这是个不可能完成任务,李如松真正意图,是要他去牵制日军,所谓牺牲小,成全大,往俗说,就是当炮灰。
然而他回答:听从调遣。
没有丝毫犹豫。
南城,即平壤正阳门到含毯门线,地形平坦
第三次冲锋开始,这次,吴惟忠站在队伍最前列,挥刀,向着那个不可能攻克目标冲去。
这是个太过生猛举动,很快,颗子弹便击中他胸部(铅子伤胸),顿时血流不止。
但吴惟忠没有停下脚步,他依然挥舞着军刀,指挥士兵继续冲锋,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使命尚未达成。
直到攻克平壤,日军逃遁,北城才被攻陷。
但在战后,所有人都认定,攻击北城士兵们,已经圆满地完成任务。
所以现在他面对,是人数占优日军,密密麻麻枪口和坚固防御,还有必须抬头仰视,才能看见日军城垒。
吴惟忠回过头,看着手下士兵,只用句话,就完成所有动员:
“倭寇,就在那里!”
对于这些在浙江土生土长士兵而言,倭寇两个字,无异于兴奋剂,且不算什父母被杀,家里被抢帐,单是从小耳闻目睹传统教育,就足以让他们对其恨之入骨。所以打这仗,基本上是不需要动员。
更何况,他们是戚家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