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年没有现成炮弹,想快实在力不从心,但历史告诉们,古人,那还是相当聪明。
明朝军事科研工作者们经过研究,想出个绝妙方法——子母铳。
所谓子母铳,其原理大致类似于火箭炮,母铳就是大炮炮筒,子铳就是炮弹,其口径要小于母铳,在出征前先装好铁砂、石块、铅子、火药,封好,打包带走。
等到地方要打,把子铳往母铳里塞,火药点,立马就能轰出去,放完,把子铳拉出来,塞进去第二个,就能连续发射,装填速度可比今日之榴弹炮。
所以明军佛郎机,那是不鸣则已,鸣不停,为保持持续火力,普通佛郎机都带有四个子铳,在几分钟内可以全部发射出去,足以打得对手抬不起头。
于是几万明军就扛着这些要命家伙来到平壤城下,并让日军结结实实地过把瘾。
但小西行长不愧久经战阵,他很快镇定下来,并带伤上阵,召集被打懵日军,告诉他们不必惧怕,因为明军火炮发射后必须重新装弹,可趁此时机,整顿队伍,加强防守。
根据小西行长经验,大炮与火枪不同,每次发射后,都需要较长时间重新装弹,才能再次射击,所以他放心大胆地集结部队,准备防御。
这个说法看上去,是对,实际上,是错。
正当日军刚刚回过点神,准备在城头上重新冒头整队时候,却立刻遭到第二轮炮击!石块、炮弹从天而降,日军被打个正着,损失极其惨重。
而此次入朝作战,为适应国际环境,明军还特意装备新型产品——百出佛郎机,而它特点也很明显——十个子铳。
在明军几轮排炮攻击下,日军损失极大,城头上黑烟密布,四处起火,尸体遍地。
此时明军大规模炮击已经停止,西面三路大军开始整队,向各自目标挺进。在这短暂瞬间,喧嚣战场如死般宁静。
随着又声炮响,平静再次被打破,三路明军在杨元、张世爵、李如柏统领下,分别向小西门、七星门、大西门发动猛攻。
炮弹可以飞,人就不行,要想破城
日军莫名其妙,可还没等人缓过劲来,第三轮炮击又到,又被打得稀里哗啦,然后是第四轮,第五轮……
小西行长彻底糊涂:这打还不消停,难不成你们大炮都是连发不成?!
没错,明军大炮确实是连发。
应该说,小西行长观点是对,因为明朝时大炮,所用并不是后来火药炮弹,打炸片,而是先塞入铁砂,石块,然后再压入铅子,并装药(火药)点燃发射,其作用类似于现代钢珠弹(将钢珠塞入炮弹,炸响时钢珠四射,基本上碰着就完蛋,属于禁用武器),杀伤面极广,不死也要重伤,不重伤也要成麻子。
当然,相对而言,缺点也很明显,要往炮膛里塞那多杂七杂八东西,还要点火装药,这大套程序,等你准备好,人家估计都下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