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正所谓人走碑凉,谁写,立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是有
王振机会来。
他从此大权独揽,广结同党,不但控制锦衣卫,还收很多属下,其中不乏饱学之辈,圣人门徒,而要论最无耻个,莫过于工部侍郎王祐。
这位王祐先生曾经有次到王振家中探望。在明代,大臣们都留有胡须,而王振没有胡须(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但当他见到王祐时,才发现这位大臣也没有留胡须,便问他原因。
王祐先生是这样回答他:(以下内容可能引发呕吐,请先做好思想准备)
“老爷没有胡须,儿子怎敢留呢?”
王振敲打,隔三差五地便会找个时间把王振叫过去骂顿,这种搞法使得王振痛苦不堪,足足被骂七年。
有这样两个障碍,王振夺权道路可谓任重道远,因此他及时转变策略,对三杨礼敬有加,每次到内阁去传旨时候,都摆出副羞涩表情,像刚上门女婿见老丈人样,畏畏缩缩地站在门外,不敢进门。
等到三杨发现他站在外面,让他进来招呼他坐时候,他都会表现得受宠若惊,好像能够和三杨说话就是自己前世修来福分样,他这些举动使得三杨也做出错误判断,认为这是个不错人。
然而在他谦恭表象之下,却不断地拉帮结伙,扩大自己势力,他利用司礼监权力安插自己侄子王山为锦衣卫同知,并广结党羽,控制朝臣。
这位王山先生听说自己叔伯发达,远来投奔,得此高官,十分得意,但如果他知道在七年后,等待自己将是什,恐怕打死他也不会来当这个官。
在看来,王祐先生真正达到无耻无界限境界,无耻到祖坟上都冒青烟。
正是有这些无耻之徒帮助,王振在朝廷内势力越来越大,他排除异己,利用杨士奇儿子杀人事件,攻击他教子无方,最终打垮这位四朝老臣,之后他又陆续诬陷户部尚书刘中、祭酒李时勉等不服从他大臣,并把他们赶出京城。
此时王振,内得皇帝信任,外有打手帮忙,独掌大权,鱼肉百官,可谓风光无限,成为明朝开国以来最有权势太监。
大权在手王振并不满足,他决定做件前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事情。
五十年前,朱元璋先生为防止今天王振现象出现,特地在宫门口立面三尺高铁碑,铸上八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三杨可以应付过去,但那个老太婆是应付不过去,隔那几天,王振总要被拉过去骂顿,这也是无可奈何事情,王振没有办法,这个天不怕地不怕老前辈是他所对付不。
只能等她老人家自然死亡。
这天终于来到。
正统七年(1442)十月,历经四朝张太祖太后离开人间,王振夺权路上最大阻碍就此消散。
此时,三杨中杨荣已经去世,而剩下杨士奇和杨溥也已年老多病,回天无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