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都拍真好。那些电影,虽然可能其实并没给国师带来多少经济利益,但真,奠定他身为国师稳固基础,成为他后期遍遍捞钱最大根源。
后来,商业,国师备受追捧,手里权力无限大,想怎拍就怎拍——因为大家都觉得,那是张国师啊!他那屌,个外行怎可以插手?
然后,他真开始为所欲为,于是他片子从故事性上,开始没法看!
你再怎大师,再怎镜头美学、色彩美学,故事讲成那个渣样,让怎给你打两星以上分数啊?给你两颗星,其中颗都是给《活着》!
因为《活着》几乎值六颗星。
编剧很重要。
之于电视剧,编剧和剧本,堪称灵魂,之于电影,似乎没那重要,大家都说,导演才是部电影灵魂。所以很多导演都更愿意、也更向往能去拍电影,会觉得电视剧导演LOW,电影导演才高大上。
剧本,编剧,只是电影部分,甚至对于很多大导演来说,剧本干脆就可有可无,因为大家公认,电影是声光电综合艺术,而并非像电视剧那样,是单纯就讲段故事——但其实呢,穷究全球数十年电影历史,尤其是近二三十年电影发展史,就会发现,剧本之于电影,也同样重要。
尤其是对于部商业电影来说,剧本,更是无比重要。
细观影史,但凡是大卖商业电影,无论中外,要是导演本身就特别擅长讲故事,要导演干脆就是编剧出身,要就是导演是个非常尊重编剧人。
扯远!
放到当下这个时空里,毛病几乎完全样。
众大导演,旦达到某种高度,就真是有点目中无人感觉,从秦渭到杜维运,到刘承章,清色炫技,然后,他们扑。
反观李谦,从以电视剧《新白娘
概莫能外。
在另外那个时空,香港电影辉煌十年时期,那些卖座大导演们,几乎每个都是资深编剧,王晶、徐克、吴宇森,等等。
斯皮尔伯格特别擅长讲故事、拍故事,詹姆斯·卡梅隆是个绝对顶级故事大师,迈克尔·贝故事虽然讲得漏洞百出,由此博得“爆炸贝”雅号,但其实,他特别清楚观众爱看什,而且故事节奏把握相当好,再到牛叉诺兰兄弟,等等等等。
把视线放到国内,国师早期那些被众口词称赞片子,大多是改编自原著,而且即便是改编自原著,也必须由专业编剧来操刀,不能导演说怎拍就怎拍——道理很简单,那时候没有商业电影公司,你想拍片子,得走各地电影厂流程,电影厂里都养着编剧呢,你要是不用编剧,不等于抢人家工作、砸人家饭碗吗?这是体制所不允许。
而且实话说,即便到国师《红高粱》在柏林拿奖,时间名声大噪,但是在体制内,也就是个新锐导演而已,他没那大牌子可以为所欲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