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改革,让人们对工作看法也发生极大转变,供给区终于成受欢迎工作场地,但是很可惜,两年时间,供给区工作人员也陆续满员。人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其他区域,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食物挤不进去,行和住也不需要,衣技术含量又太高,众人转圈,发现资源有限情况下,还是食物市场更容易
。其实实验负责人能做东西不多,因为那支神奇笔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能做就是记录实验世界在灾世中发展,以及有没有新可借鉴科技。
3号世界是个发展相对平衡,却也落后世界,人工智能,虚拟VR都刚刚萌芽,突然遭受大冰期冲击,有所突破可能性几乎没有。被分配到3号世界负责人李文远,此次也就不会有什重要收获。
不过李文远并不在乎这些,因为他如今参与实验决心已经动摇。看着3号世界虚拟屏上那密密麻麻数据,李文远仿佛看到满屏鲜血和尸骸。
观察者世界实验有条不紊进行着。三个世界虽然科技发展方向各不相同,但在灾难来临后,都迎来段时期低谷,并伴随大量生命死亡。不过很快,人工智能世界最先缓解过来,室外恐怖低温对人类是致命,但对于机械却影响不大。
所以很快,人工智能发展再次迅猛起来,人类呆在温暖舒适环境中,通过操作控制机械重新恢复社会运转。当然,即使恢复运转,社会发展也与之前又很大不同,灾世中人类正在努力适应个与人工智能相处社会。
2号侧重虚拟技术世界受到冲击是最小,因为早在大冰期之前,他们社会结构已经逐步向虚拟转化,人们见面多通过虚拟空间,完善营养舱和居住环境甚至让他们不必集中到避难所中。2号世界,也是实验团队认为最有希望渡过大冰期世界。
至于3号世界,没什突出特点,科技也相对落后,放到实验当中完全是起个对照作用。灾难来临,3号世界死亡人数是最多,而且社会完全断层,短期内看不到恢复运转可能。在封闭避难所中,他们很难预测,那些人类可以存活多久。不过就算存活下来,也不过是在地下挣扎可怜人罢。事实上,实验最初发展方向确实与大部分观察者预测情况相似。
3号世界避难所里,吴星城所期待改革在两年之后终于还是来。在地下生存是件极为可怕事,即使头顶灯光高度模仿着自然光,即使避难所里尽量营造些自然环境,比如风,比如草地,比如蓝天仿真天花板。
但久而久之,人们精神还是逐渐萎靡。阳光虽然不是生命所必须条件,但是少它,人类就好像丢失什重要东西。加上在基地中无论怎生活,大家都得到同样待遇,人们渐渐地也就放弃奋斗。
灾后两年,避难所终于再次推行按劳分配,个小型社会正在逐步形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