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福利,包括工资、奖金、补助、补贴、实惠食堂、舒适办公条件,等等。这些收入和福利都与本地经济发展和地区财政紧密相关,在地区之间甚至同地区部门之间,差异很大。大部分人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感受到这种差异,知道自己能从本地发展和本单位发展中得到实惠。若有基层部门破坏营商环境,也会受到监督和制约。
经济学家注重研究有形“奖惩”,强调外部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但其实内心情感驱动也非常重要。任何个组织,无论是公司还是z.府,都不可能只靠外部奖惩来激励员工。外部奖惩必然要求看得见工作业绩,而绝大多数工作都不像送快递,没有清清楚楚且可以实时衡量业绩,因此需要使命感、价值观、愿景等种种与内心感受相关驱动机制。“不忘初心”“家国情怀”“为人民服务”等,都是潜在精神力量。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选拔原则,也正是强调内在驱动和自约束重要性。(31)腐败与反腐败
z.府投资和土地金融发展模式,大弊端就是腐败严重。与土地有关交易和投资往往金额巨大,且权力高度集中在个别*员手中,极易滋生腐败。近些年查处大案要案大多与土地有关。在最高检《检察日报》从2008年到2013年报道腐败案例中,近半与土地开发有关。(32)随着融资平台和各种融资渠道兴起,涉嫌腐败资金又嫁接上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变得更加隐秘和庞大。党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政治生活主题之,并直保持高压态势。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立案审查县处级及以上干部15.6万人,包括中管干部414人和厅局级干部1.8万人。(33)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国腐败现象有两个显著特点。第,腐败与经济高速增长长期并存。这与“腐败危害经济”这过度简单化主流观念冲突,以腐败为由唱空中国经济预测屡屡落空。第二,随着改革深入,z.府和市场间关系在不断变化,腐败形式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腐败案件大多与价格双轨制下“官倒”和各种“投机倒把”有关;90年代案件则多与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流失有关;21世纪以来,与土地开发相关案件成主流。(34)
要理解腐败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关键是要理解不同腐败类型不同影响。腐败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第类是“掠夺式”腐败,比如对私营企业敲诈勒索、向老百姓索贿、盗用挪用公款等,这类腐败对经济增长和产权保护极其有害。随着国各项制度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各种监督技术不断进步,这类腐败已大大减少。比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规范罚款和乱收费很多,常见解决方式是私下给办事人员现金,以免去更高额罚款或收费。如今这种情况少多,罚款要有凭证,要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