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尼姑庵箭之遥西北边,是吴山庙,那里来过不少和尚。和尚和尼姑虽然同属佛教,但互相从不来往。村民知道,那是怕招来闲话。佛门清规,到那荒僻地方也没有松弛。吴山庙每天都会聚集四乡八邻大量念佛婆婆和婶婶,因此算得上是个“旺庙”。庙里有两个外地来老和尚,带着两个小和尚。还有个本地庙祝,管零碎杂务。两个大和尚胖瘦,瘦那个是“当家和尚”,法号“醒禅”,据他自己说,来自甘肃个叫武威地方。
与尼姑庵坍塌泥墙不同,吴山庙黄墙前年刚刷过,显得比较精神。泥墙、黄墙,再加上那些白石、青石,几种颜色,标示着乡人们公共去处。此刻,只有黄墙最热闹,最通俗。其他几种颜色,太深奥。
四
尼姑庵有动静。
两个年轻女子,由乡长陪着,向那条小路走去。他们前面,村长领着两个年轻农民,撩拨开齐膝苇草,算是开路。那两个年轻农民边上,还有个挑工,挑着两个大箱子。这两个大箱子,自然是那两个年轻女子。
都在场,肯定放进去,家人哭得死去活来。”
“棺材不是空?”潘木公追问。
“那怎知道?但从抬样子看,有分量。”年轻木匠说。
潘木公从腰束上掏出支烟竿子,点火抽起来。
好会儿,潘木公断断续续地说:“造时,也碰到过些蹊跷事,直想不通。……墓里空?怎会?……道士说升天,是说魂,身体不升。那坟墓里身体到哪里去呢?……”
走到尼姑庵歪歪扭扭木门前,村长从衣兜里掏出把大钥匙,去开那把锈得掉渣老铁锁。摆弄半天,木门吱吱嘎嘎地推开。村长吩咐两个年轻农民:“先打扫出个能下脚屋子,再全部清扫遍!”
乡长看到后面跟来十几个农民,就转身对大家说:“这里要办个小学,这是两位老师,以后还会来三位。你们起帮着打扫吧,今后家家户户孩子都要到这里来读书!”
村民们点头称是,眼睛只盯着两位女教师看。两位女教师非常害羞,低头转身躲着大家目光。她们,
抽完烟,两人起身,向山南镇走去。步步,踏得散散。他们又去建造座新。
三
潘木公坐下抽烟地方不远处,有个破败小院子。外墙是泥砌,已经多处坍塌。屋子顶上,长着杂草。那是个废弃尼姑庵。
听老人说,尼姑庵曾经很兴盛,后来随着尼姑减少,渐渐冷清。两年前,最后个尼姑难以为生,也走。到哪里去,谁也不知道。
听老人说,原来尼姑庵兴盛,不完全是因为香客。那些尼姑实在太好看,不知道从哪里来。走个又来个,来个又走个,村民都轮着看。上街赶集,都要弯到尼姑庵里来看看。些地痞、懒汉,大半天就赖在那里。因此当时传言,那些尼姑,就是被他们贼眼粗话气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