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者贴上个体(而非阶级)标签,他们还把个体拔高到个新高度。他们大多也信奉方法论个人主义。他们认为,对任何集体实体(比如经济体)科学解释,都必须以个体分析为基础,也就是必须将其分解到可能最小单位——个体。
6另种说法是,当个社会中没人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人情况下让自己变好,就可以说这个社会已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7在阿克洛夫经典案例“柠檬市场”(二手车市场)中,买家在购买二手车之前很难查明车质量,因此就不愿意出高价,即便那个车质量真好。在这种情况下,好车车主会选择退出市场,这进步降低市场上二手车平均质量。如此循环下去,最极端结果就是市场消失。参见G.Akerlof,“Themarketfor‘lemons’:qualityuncertaintyandthemarketmechanism”,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84,no.4(1970).
8剩下两卷在马克思去世之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
9对于这段历史,请参考拙著《富国陷阱: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更学术和具体)和《富国伪善》(没那具体,但更易读)。
10典型政策有:通过关税、补贴和z.府采购(即z.府从私人部门那买东西)中优惠待遇推动新产业发展;征收原材料出口税或颁布关于原材料出口禁令,从而鼓励原材料在国内加工;通过关税或禁令打击奢侈品进口,这样就有更多资源转向投资;通过营销支持和质量控制促进出口;通过z.府特许垄断、专利和z.府补贴吸收技术移民来支持技术改进;最后但同样重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公共投资。
11李斯特开始是个自由贸易主义者,致力于推动德意志邦联各邦国共同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个想法在1834年终于实现——那年德意志关税同盟(Zollverein)成立。然而,在1820年代流亡美国期间,他通过丹尼尔·雷蒙德(DanielRaymond)和亨利·凯里(HenryCarey)著作接触到汉密尔顿思想,并最终接受:自由贸易可能只是在发展水平相当国家(比如德意志邦联各邦国)间才有益,在经济较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和较落后国家(比如当时德意志邦联和美国)间则不见得有益。需要补充是,像当时大多数欧洲人样,李斯特也是种族主义者,他明确表示他理论仅适用于“温带”国家。
12这跟马克思主义学派形成鲜明对比。马克思主义学派看到是,生产系统这个经济基础与制度这个上层建筑之间单向因果关系。生产系统对制度这种单向影响虽说不是完全排他,但也是主导性。
13其中比较重要经济学家有(按字母排序):爱丽丝·安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