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上最聪明那群人,不管在学校学是什专业,都纷纷被吸引到那里去。很不幸,这导致人才分配不当,这些人才如果从事其他职业——比如工程、化学等,贡献会高得多,如今却忙于买卖金融衍生产品,或为商品定价建构数学模型。这也意味着,许多高等教育资源都被浪费,因为很多人毕业后并没有用到大学所学专业技能。[15]
大量财富集中在金融业,使得在游说z.府上,金融界人士游说最有效。许多法规过不金融界游说这关,即使这些法规对整个社会有益。越来越多人游走于金融业与监管机构之间,这意味着很多时候游说甚至是没必要。许多监管*员曾是金融机构高管,所以内心本就很认同他们要监管行业——这被称为“旋转门”(revolvingdoor)难题。
更麻烦是,“旋转门”也会鼓励某种难以发现tf。很多监管*员卸任后会去金融机构工作,为帮未来潜在雇主,在解释法规会解释得很牵强,有时已经跟法规原意背道而驰。有些监管高官更聪明。他们离开工作岗位后,并没有找新工作,而是成立自己私募基金或者对冲基金,即便没有管理基金经验,那些受过他恩惠金融机构还是会把钱存进去。
更难处理是,如今亲金融意识形态已经占统治地位。之所以大家都接受这种意识形态,无非就是因为金融界势力大、报酬高。尽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界力不胜任、肆无忌惮、自私无情已经人尽皆知,但大多数政客和监管者还是不愿意对金融系统进行大刀阔斧改革。这不只是因为金融业游说势力强大,还因为政客和监管者都持有这样种意识形态上信念:金融自由最大化对国家是好事。
真实数据
金融危机发生次数大大增加
对大多数人来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足以证明新金融系统并非更有效率和更稳定。但是有点值得注意,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十年,已经发生许多比它小金融危机。即使只统计那些重大,清单也很长。
1982年,智利陷入银行业危机,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皮诺切特政权实施激进金融自由化结果。在80年代末,美国储贷公司(SavingsandLoan,S&L,或称为thrifts),遇到大麻烦,起因是美国z.府允许储贷公司进入高风险、高潜在收益业务,比如商业地产贷款和消费贷款。最后z.府只好关掉1/4储贷公司,并拨出相当于GDP3%公款收拾残局。
进入20世纪90年代,瑞典、芬兰和挪威都爆发银行业危机,这是80年代末放松金融管制结果。1994年和1995年是墨西哥“龙舌兰酒”危机,随后是1997年在亚洲“经济奇迹”国家——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发生金融危机,起因是他们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金融开放和放松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