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余生本人学贯中西,身上常穿却是身灰色长衫。他擦擦手,这才将信撕开,取出信封里面小说翻阅起来。
当看到时间线是在九九年时,柳余生便心念动。
他往下继续翻看,很快就看到五月四日这天,黄粱被他爹派出去拿账本。
这里有很大段内容在描写那场浩大运动。
柳余生身为北平人,那场运动兴起时他也不过二十出头,自然也曾亲身经历过那场前所未有、石破天惊运动。甚至,他本人就是学生领袖之。
在这个时代,所谓不般配,只要有方愿意多宽容些,多给彼此些时间,其实也是可以从“不般配”变为“般配”。
毕竟也没有多少人生而知之。
——
《黄粱梦》这篇小说,季曼玉打算投到《新公报》报社。
她前两篇小说都是投到《小说日报》那里。顾名思义,《小说日报》里面内容,大多数是拿来打发时间。
关雅,可没有现在气质和学识。她祖上是清朝大官,后来祖父吸食鸦片,把家里都败。她父亲体弱多病,很早就撒手人寰。关雅从很小时候开始就跟着母亲在外祖家生活,寄人篱下,养成副敏感性子。
年轻时候邓谦文则不然,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学识出众。而且当时,邓家蒸蒸日上,家底殷实。
两人是指腹为婚,盲婚哑嫁。
刚嫁到邓家时关雅很忐忑,总担心自己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招来嫌弃。在那个时候,是邓谦文空闲时步步引导关雅要怎和他家人相处,点点让关雅放下敏感自卑。
两人婚后两年关雅还没怀孕,她在邓家受到不少压力。那时候邓谦文还要去美国留学,他思考之后,决定带关雅同去美国。
小说把那件事娓娓道来,柳余生阅读着,眼前似乎浮现起昔日种种。
很快,他就看到黄粱正准备坐上黄包车,结果阵头晕后,再次睁开眼居然来到个陌生地方,片黑漆漆
《新公报》却不同,在北平文人圈子里,如果说有谁没看过《新公报》报纸,那绝对是要贻笑大方。
《新公报》专业程度高,而且北平这家是报社总部,但报社在沪市、南京、长沙等人口较多城市,也都设有报社分部。
如果遇上什特别出众小说,报社会同时在好几个地方连载,推广程度是完全不同。
很快,信稿便寄到《新公报》。
“萝梦”这个笔名已经有定知名度,信寄到报社,很快就到副主编柳余生手里。
在美国人生地不熟,担心关雅在家无聊,他把住处选在周围华人很多地方,还教关雅说些简单英语,教关雅写字。
“现在人人看到和老邓,都说们相配。但是在以前啊,可都不是这说。”
衡玉还记得对方说这句话神情。
带着淡淡感慨和幸福。
虽然不是同辈分人,但邓谦文和关雅这对夫妻,与郁洛和季曼玉,就是个对照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