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已被软禁,京中局势尽在公主之手,最好便是公主登基,如此局势也就平稳。否则,兴许会再起动荡。
至于女子登基是否妥当,大臣们倒不大在意。前朝曾出过名女帝,也是公主即位。
虽只人,但到底有过先河,有过先河事,即便稀少,也使人生出有例可循之感,不会觉得别扭。
但公主难点便在于,陛下尚在,理当由陛下禅位,这才能使场面圆满。
可陛下是何心思?公主这不紧不慢,又是何心思,他们当真摸不透。
明苏有些无所适从,她不知当真是如此,还是掌权之后。
不论她所行为何,都自然有人将她所行粉饰成大义凛然模样。
于是她也就未能接话,心头乱糟糟,说句:“太尉先回府去吧,母妃今日便会去看望外祖母。”
楚恩闻言,也就起身告退。
明苏枯坐片刻,心下乱糟糟,似是思绪缠成线团,理不清头绪。
马话语,谁知太尉却提起旧日,这旧日指自然是太傅还健在时。
她默然片刻,终是道:“太尉不在朝中,故而不知这几日大臣们姿态。以中书令为首,群臣皆谄媚,无丝风骨。”
楚恩听她这样说,竟是笑笑,道:“未必就是谄媚,兴许是大家心中都高兴。”
明苏不解。
“到如今,已有六年,幸而只过六年,若是十六年,二十六年,殿下怕是看不到这谄媚。”
几位大臣商议后,决定由中书令、尚书令与御史大夫起上书,求见皇帝,而后说服皇帝,下诏禅位。如此,事情便成。
明苏闻言,也由得他们去
她很想与亲近人说说话,但淑妃眼下当已出宫,而阿宓要晚膳时方至。
明苏有些后悔,昨日她该与阿宓说,她不止要晚膳,她日三顿加宵夜全都要。
不过,若是如此,阿宓兴许会觉得她黏糊糊,过于粘人。
明苏低落会儿,赐下许多珍宝,让淑妃带回家去,赐予太尉家。
大臣们也很为难,中书令与几位重臣私下里商议番,接下去要如何行事。
楚恩笑着说道,“太傅秉政四十年,只六年时光,还不能将太傅影响全然抹去,朝中大半仍是他当年提拔起来人。
殿下便未发觉,许多平日在朝中不愿说话人,这些日子积极多吗?”
“殿下可记得,臣曾与殿下说过,“人老,难免怀旧,朝中如臣这般,私下里怀念大臣,应当还有吧”,都是见过当年盛况,都是知晓太傅忠心,那般忠心耿耿,全无私心辅佐,都能招致猜疑,招致灭门,谁能不心寒?”
楚恩叹口气:“加上陛下好听美言,于是善于献媚之辈崭露头角,二位皇子相争,派系之别甚于才干德行,习惯旧日作风大臣们自然看不惯,也自然只能沉寂下去。殿下此行,是拨乱反正,臣等期盼已久。”
这是第回有人告诉她,她所行是拨乱反正,是正义之举,而非遭人唾骂谋朝篡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