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引自M.HAY,TheFootofPride,Boston:BeaconPress,1950,26-32。作者介绍天主教对犹太人态度从早期到现代长期历史。
4.F.S.LOESCHER.TheProtestantChurchandtheNegro.NewYork:AssociationPress,1948.
5.黑人与白人隔离教堂并非完全出于白人不愿与黑人融合,尤其是在北方,白人教堂很欢迎黑人到来。但是,有时他们都更偏好与自己所属种族成员同集会,因为这样他们会感到更为放松
大宗教都遵循这黄金法则——对犹太教、佛教、道教、穆斯林、印度教以及基督教而言,都是如此。他们知道,任何绝对差异,都能够通过普世爱——包括人类之间兄弟情谊得以消解。
贝特尔海姆和贾诺威茨在对退伍军人种族态度调查中发现,“有稳定宗教信仰退伍军人更倾向于持有宽容态度”。他们将稳定性定义为教义内核内化。
如果个体能够将教会道德教育作为行为绝对标准,而非因为害怕受到侮辱,或引发社会不满,或切来自外部威胁或赞许,那他就做到道德戒律“内化”。
作者区分外部世界——包括父母主导与制度化宗教——带来确定感和内在控制感。14
宗教不但能够提供稳定自控制与清晰行为守则,还能够通过对骄傲警示促成宽容态度。虔诚人必须承认自己缺点。正如们其他发现,自责——内罚——形成宽容;宗教倡导谦逊,不鼓励傲慢。
许多m;主个体没有宗教信仰。他们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够通过非宗教伦理术语进行表达。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或只是赞同这样格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liveandletlive)。他们对西方文化中,犹太-基督教所衍生而来道德规范并不感兴趣,即使信仰消失,伦理也许还是能够持续下去。
然而,宗教是大多数人生活哲学中个重要因素。们已经看到,它可能遵循着民族中心主义规则,促成偏见和以排他性为特征生活方式。它也可能按照普救论,将兄弟情谊理想融入教徒思想和行为。因此,们无法就宗教与偏见之间关系进行明确说明,也无法解释特定宗教信仰在个人生活中所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W.JAMES.VarietiesofReligiousExperience.NewYork:RandomHouse,1902,ModernLibraryedition,331.
2.R.L.Roy描述当代新教中致力于复仇和仇恨教派。R.L.ROY.Apostlesofdiscord.Boston:BeaconPress.1953.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