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宽容态度另个重要因素是们所不解种能力。这种能力有时被称为共情,也许们也可能称之为“理解人们感受能力”“社交智慧”“社会敏感度”,或者,借用个富有表现力德国词语——“知人之明”(Menschenkenntnis)。充分证据能够表明,相较于苛刻狭隘群体,持有宽容态度群体对于他人人格判断更为准确。
例如,在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组在衡量专制主义量表中得分很高大学生,与另组年龄性别相同,但得分较
53.0
47.0
父母均没有大学学位
41.2
58.8
0%差异,而非南非研究人员所报告50%。10
们需要注意两种问题之间差异(这点在第1章中也有提及):考察态度问题,以及考察信仰与知识问题。就关于少数群体知识解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群体相较于只有小学教育程度群体,在有关少数群体知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前者中有更多人知道黑人血液成分与白人血液成分没有任何本质差别。而且大部分黑人都对自身命运感到不满。两者态度间差异有30%~40%是可以由两者知识差异所解释。但是,宽容态度与知识水平并不同步。平均而言,道德态度与教育程度没有太多联系。
项研究表明,大学生宽容程度与其父母教育水平存在相关性。超过四百名学生参与偏见测试。研究人员将被试按照得分分成两组——宽容程度更高群体与宽容程度更低群体。表12显示这项研究结果。11
表12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偏见得分相关性
更宽容那半
因此,们得出结论是,通识教育在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宽容水平,并且这种收益会显著地传递给下代。教育这种成果究竟是来源于增强安全感、更带批判性思维习惯,还是更优越知识,们尚无法判断。们无法将这种成果都归结于特定“跨文化教育”项目,因为这是近年来学校才开展项培训。
有证据表明,在存在此种特定类型教育地方,人们宽容程度确有所提升。研究发现,在报告自己接受过特定跨文化教育大学生中,超过70%个体属于宽容程度更高群组。12
这些学生报告——引用他们自己话来说——自己学习到关于“种族优势和劣势理论”基本课程,或是“少数群体与其他群体样——有好人,也有坏人”。
虽然教育——特别是专门跨文化教育显然有助于宽容态度形成,但是,们也能够注意到,它并非唯影响因素。而且它与宽容态度之间相关性也并不十分显著。因此,们无法赞同“偏见问题都是教育问题”这个观点。
移情能力
更不宽容那半
父母双方都有大学学位
60.3
39.7
父母中方有大学学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