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门辅修课,堂大课分两节,安排在周五下午最后两节。等到课间休息之后再上第二节,游方回头看眼教室,发现已经走好几十人。这些都是逃课,有是想早
如何。
再举个最简单例子,假如某人生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面对日本鬼子刺刀,你没有办法逃避这个时代所发生事,但他至少可以选择是做烈士还是做汉*。而生活在和平年代人们,就没有这种决择考验,这就是“运”。命与运之间非常微妙体相承,合称为命运。
所谓“三风水”可以理解为环境以及环境选择与创造,它不能脱离身处世界,但可以自造就、选择怎样去趋避。它体现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关系,有抗争也有相互和谐,非常深刻体现中国传统“天人合”思想精髓。
在个大环境当中,创造个小环境,主动去抗争、改变、融合,包括个人生前死后选择与创造。《中国古代营造法式》这门课会涉及到很多传统风水学内容,希望同学们不要只看到封建迷信时代糟粕,也不能仅仅用现代环境学理论去理解,而要体会到其背后隐含有价值人文精神。
它从历史遗迹中隐约散发出光毫,对现代们有怎样启发?当代世界最热门“发展与环境”问题,便是此处“风水”二字广义内涵之。
所谓“四修阴德”,如果不谈转世轮回报应这种宗教性说法,从另个角度去理解,是指个人内在主体“自”,如何与外界客体“非”相处。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人如何与社会相处,人类如何与世界相处。由此可见,“修阴德”与“风水”之间本就有密不可分联系。
从广义上讲这是个族群自发选择,古代就有“世德不修,世风必下”说法。做为个人修养来说,它能达到境界是“如何与自相处”。假如自己是另个人,你如何与另个自己相处?这比较微妙,有些同学可能不太明白,下课后可以回去想想,有句俗话“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又是什意思?
所谓“五读书”,可以理解为文明积累传承,它必须是人们主动去选择。生活在现代社会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幸运儿,们继承前人不知花多少代价、耗费多长时间才积累下无形财富。所以读书没有必要去嘲笑前人无知或迷信,如果那样话,数千年后人们还不知会怎样嘲笑今天你,但你也在造就他们时代,要时刻想到这点。
吴屏东最后说道:“读书两个字真正含义,可不是为应付考试,关于这点就不展开讲,同学们来到北大,是干什?……好,大家现在打开课本!”
同学们纷纷笑着打开课本,只有游方没课本,侧头扫旁边桌子上书本几眼,打算明天就去找地方买。吴屏东第堂课,以这段引子为开场白,不知其它同学感不感兴趣,反正游方听是津津有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