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在笔记本写上“两男”,并重重地画个圈,随后继续问:“这两人有没有发生争吵,或者其中方大声喊叫
糊糊,生怕自己听错或者神经错乱,不敢确定听到对不对。”
老陈眼中射出精芒,他“哦”声,接着压低声音对李娟道:“不管对不对,先说来听听。”
李娟双眼斜视右下方,轻轻地点点头,道:“想来想去只能回忆起来他们在说‘面筋两包’‘告发’什。别就不清楚。”
“面筋?告发?你确定没听错?”
“对方在说这两个词时候声音很大,应该没有听错。”李娟实话实说。
“接着发生什?”老陈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这里面又涉及另外个询问技巧。众所周知,人思维还具有发散性,如果在某个问题上太过纠缠,往往只能适得其反。举个例子,比如在纸上写个最常用汉字,你瞟眼,或许想都不想就能认出,但如果让你仔细观察个小时,接着再问你这是什字,很多人都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对自己来说很熟悉汉字,突然变得相当陌生。关键问题询问,就像是用铅笔绘画,如果在某个点上强迫报案人去回忆,那只能越描越黑,有经验刑警往往坚信点,被询问人第感觉或许就是客观事实。
老陈恰到好处打断,让李娟又进入第二段回忆:“回家时都已经凌晨两点,早就困得不行,可窗户外面声音非但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大,本想朝着窗户骂上两句,可担心对方是周围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咱们这里本来就没几个人住,万骂得难听,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也怪难为情。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和和气气把人劝走最为妥当,打定主意后,拿起手电筒就朝屋外走去。”说到这里,李娟和老陈对话已经像是好朋友拉家常那般随意,见老陈没有打断意思,李娟接着说,“记得当时披件外套,刚拐出大门,就看见个黑影从面前跑过去。等回过神来,人已经跑远,当时还在想,会不会是趴在窗户边说话其中个,心想着人都走,终于能安安稳稳睡觉。正准备回屋,转而想,万搞错岂不是还要出来趟?犹豫片刻之后,还是走进屋外巷子。”
言毕,李娟面露痛苦之色:“刚站到东风巷口,就有股子血腥味扑面而来。为搞清楚到底怎回事,按亮手电筒四处寻望,可越往巷子里走,血腥味越浓,突然有种不祥预感。走没多久,脚好像踩到软物,低头看,个男人躺在地上,脖子已经被划开,血流地。当时吓得屁股坐在地上,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老陈很平静地听完,接着开口问道:“你能否确定,在你窗外交谈两个人就是这两个人?”
李娟使劲地点点头:“可以确定,那男就死在窗户底下,当晚除他们,就没有其他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