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贤宁本正经地作揖道:“圣上言之有理。”
过会儿,夏元吉、齐泰、茹瑺、蹇义、宋礼等干文臣也陆续到来,大伙儿起向御案后面皇帝行大礼。
“平身。”朱高煦放下算盘和毛笔,抬手说道。
他接着便在面前纸张上瞧番,径直道,“外城南边铸币厂,在铜料、炼炭(焦煤)等原料充足,诸项事宜准备充分之下,日夜开工,年产钱币约亿枚。另外秦淮河上有两处、太平府(马鞍山)另有两处铸币厂在建。将来每年铸币可达五亿枚。
第铸币厂开工以来,十个月铸造文、五文、十文三种铜钱,价值只有八万贯;依照新钱倍于旧钱定价,也只价值十六万贯。这点货币,对于大明总体财富来看,不过是杯水车薪。铸造银钱势在必行。”
初秋大明京师依旧炎热。人们站在大江江边,吹着从江面来风,总算感受到些许凉意。
大理寺卿高贤宁带着干人等,正在龙江港码头,等着艘大船上箱子陆续搬运下来。人们从铺满棉花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抬出六只改进过六轮沙漏。而码头上,原本已经放着两只沙漏。
这艘大船,之前也是从龙江港出发,沿着大江航行到四川布政使司,接着循沱江北上,在资州进行日影观测;随后原路航行,返回京师。
高贤宁上前观察时,却发现、那六只沙漏刻度全不样;与放置在龙江港两只沙漏相比,也无相同。
他脸上,顿时露出失望神情。此情此景,已无须再询问日影观测结果;观测时辰,既无法同步,结果也就毫无意义。
夏元吉抱拳道:“臣请奏,宝钞库(央行仓库)既已有八万贯新铜钱,不如尽快交给户部行用库。”
朱高煦道:“夏部堂奏章,朕已经收到,未作批复,正是今日要商议事宜。朕当初设立央行这个衙门时,便已明确,央行是管货币、不是管铸币。夏部堂与宋提举,也没有任何上下直属关系。”
夏元吉道:“字之差,确有不同。然军费由户部调拨,今年国库非常拮据;八万新钱,可抵十六万贯
高贤宁主持试验,在京师士林曾引为逸闻,如今怕只剩下笑谈。
这种事,似乎也进入锦衣卫刺探范围。因为第二天、高贤宁去东暖阁面圣时,皇帝朱高煦还主动安慰他几句。
朱高煦头也不抬地说道:“很多事情无关方法,纯粹是技术问题,眼下实在难以找到精准计时技术。高寺卿不必太过执着,留着当成家之言便可。下次船队下西洋,朕叫出使太监、在阿拉伯地区找找传言中‘欧氏几何原本’;再配合钦天监天文观测,看能不能用别法子验证。”
他边说着话,边仍然在“噼里啪啦”地打着手下算盘,然后在纸上写写画画。
场面有点滑稽。本来是带兵打仗魁梧皇帝,这时候在那里本正经地捣鼓算盘,仿若变成个掌柜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