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原本正大光明事,忽然在这阁楼里面笼罩上层阴谋意味。不过经胡濙这个文官老油条提醒,朱高煦也认为舆情似乎是可以改变。
胡濙没有听到朱高煦回应,便知趣地不再继续说下去。
这时高贤宁声音道:“圣上明鉴,朝中不乏想要逢迎圣上*员,可他们又怕被同僚鄙夷。待钱习礼家闹事之后,征讨日本国再行第二次廷议;那时齐部堂、胡部堂、臣等提议征讨日本国,守御司左使侯海、右使钱巽、兵部侍郎裴友贞等也会主张用兵,这回必有许多*员附议。”
朱高煦听到这里,心头渐渐有点激动起来,他发现自己新政、似乎有些文官认同支持。
毕竟按照传统观念,开疆辟土动机、应该是占有和“王化”能够耕种土地。开辟日本国之地,显然不太符合这种理念;因为相比贫瘠多山、路途遥远日本国,朝廷扩张耕地,最好方向是辽东。所以齐泰胡濙等人支持对日开战,便说明、他们很可能也愿意支持朱高煦新政。
御门听政结束之后,大臣们差不多都离开奉天门。翰林院当值几个官吏、暂且没有走。除此之外,那天朱高煦召见过三位重臣也没有离开御门,他们似乎还有甚事。
朱高煦看在眼里,仍起身离座。他走出北边道门,才转头对身边太监王贵道:“去叫齐泰等三人,到东角门见面。”
王贵应答声,便转身走回御门去。
皇帝上朝之后,如果要找个地方与心腹大臣密议,还真只有奉天门两侧角门比较近。
当年建文帝召黄子澄等密议削藩,据说就在东角门,原因估计也是因为离御门近。不过奉天门这边有东、西两道门,朱高煦总是选择东角门,便是因为有建文先例。导致皇位换人“靖难之役”,似乎让朱高煦隐约有种警醒感受,提醒着他、办事情仍要充分考虑后果。
朱高煦踱两步,很快便不动声色地回应道:“朕下午问问守卫洪武门是哪个人,得给守门武将上峰打个招呼才行。”
三人起拜道:“圣上英明。”
朱高煦心情渐好,
他站在楼阁上,望着大片宫室重檐顶等待。
接着那三个人便上楼来。君臣见礼罢,胡濙率先说话:“永乐初官军征安南国,大战之后有些安南士人到皇城请愿,请太宗皇帝将安南国纳入大明。据臣所知,这件事背后是新城侯张辅在办。当时朝中很多文臣劝阻太宗皇帝,但因张辅等人造声势,后来朝廷仍决定增设交趾布政使司。”
朱高煦耐心地听着。
胡濙停顿会儿,沉声道:“当此之时,若是让钱习礼家眷、带上钱习礼衣冠,到千步廊上哭场;再怂恿国子监和行人司官吏士人请愿……那征讨日本国声势,便与此前大不相同。钱习礼会试之前,曾在国子监读书,有很多熟人。”
朱高煦微微有点诧异,立刻看向胡濙。胡濙也闭嘴,脸严肃地将腰往下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