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国叛军余孽,不是大明朝廷重要敌人、更不是唯敌人。朝廷首先应该考虑镇压成本。
……
安南国山区里,夜幕已降临。片稻田四面,山影在夜空下呈漆黑状态。平坦洼地上、散立着破旧村庄房屋。
个村庄外面空地上,堆篝火将小块地方照耀得很明亮。群人或蹲、或坐,围着篝火。
其中有个站着汉子,他回顾左右,眼睛里反射着篝火火焰,开口道:“决不要相信明国朝廷,记住!”
干涉这些制度运行,或许真有必要。
人都是会死,但早死晚死、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关键性人物。历史必然性或偶然性,朱高煦无意去定义;但他很清楚,这个世界真正开始改变,是从个人偶然死亡开始,朱棣。而在此之前,切大概都只是按照惯性在前进。
那朱高煦早死晚死,会有多大影响?
父皇朱棣死,对朱高煦震动很大。朱高煦多次琢磨过那次事件,有些经验教训:在皇帝身边建立起防备机制,就像是战场上工事防御,属于被动防御;而更有效防御,可能是主动防守,并试图削弱危险来源。
所以朱高煦觉得,父皇失算,并非杀人太多……而是杀得不够精准,不够彻底。杀戮会制造出激烈仇恨,不该留下复仇火种、而应该谨慎地斩草除根。
他接着说道:“北方朝廷向狡诈毒辣,他们从古到今常用种手段,便是先纵容些人去巧取豪夺,然后时机到就杀敲骨吸髓。他们占领‘大越’之后,只会更狠。现在很多人都被骗,误以为只要屈服豺狼,就能得到荣华富贵、得到他们信任,简直是自作多情。”
众人发出阵议论声,但只有个脑袋大身子小人没有吭声,他就是阮荐。阮荐参与几乎所有谋划,他当然已经知道谜底。
而站在人群里人,正是平定王黎利。
黎利说到这里,转头看眼阮荐。阮荐轻轻点下头。
“故此,明军现在对‘大越’假仁假义,以及虚假宽容,都是个大骗局!”黎利道,“他们入寇,只能有个企图,不顾族死
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表现出宽容仁慈姿态,以期缓解仇恨,并预留妥协和解空间。
这也是朱高煦迟迟没有弄死“三杨”之杨士奇原因。杨士奇是废太子东宫故吏、朱高炽心腹,可惜……杨士奇儿子至今没抓到。
于是最近次锦衣卫拿来名单、要除掉人物名册,朱高煦表现得十分痛惜,当众说杨士奇是个人才。朱高煦还下令锦衣卫礼遇杨士奇家,不能侮辱,要提供充足衣食。
对于安南国政策,朱高煦采用同种理念。
他严禁大将通过屠城许诺、去激励士气,因为那样可能造成更多抵抗和报复。何况明朝对个占领地使用方式,与当初元朝有本质区别;明朝朝廷不需要片废墟,更不需要制造更多无人牧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