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内阁处理。”朱高煦寻思阵,忽然开口道。他接着顺手抓起叠奏章放在上面,对王贵道,“这些都送去武英殿。”
王贵愣下,忙答道:“奴婢遵旨,这便为皇爷送过去。”
太祖太宗时期,内阁只是些文官为皇帝出谋划策、查漏补缺咨询机构;特别是太祖,根本不信任官僚,他亲手布局切规则,并把决策权抓到自己个人手里。不过现在内阁已有定实权。
眼下内阁、与太祖废除相权仍然不样,内阁加上典宝处才算个决策机构;而且皇帝决策,大于“武英殿”二衙权力。所以此时朝廷格局,集权程度,仍然远远超过汉唐时期“内外相宜”“君相分权”格局。
内阁与典宝处,名义上只对皇帝负责,他们拿到这份骂皇帝奏章,估计也很烫手。然而奏章只要送去内阁、许多人参与,必定会公开奏章言论。
就算被扔也没人知道。
但是朱高煦恼怒之余,并没有昏头。他很快察觉到解缙言论,并非完全没有分寸。
尽管解缙胆子特别大,文章写得也很放肆;但是解缙为甚不说,天怒原因乃朱高煦私生活混乱,或者有干掉自己亲哥嫌疑?而偏偏只说穷兵黩武、不守祖制?
朱高煦深呼吸口,对王贵道:“解缙奏章,不只是他个人主张。”
王贵沉声道:“皇爷之意,朝中难道有人愿意与解缙结党?”
朱高煦心道:堵是堵不住,至少不能堵在这里,矛盾应该转移和分化;其中博弈,不该去独自面对。
朱高煦摇头:“不定非得结党营私,人们才会有同样政见。”
他说罢,稍微琢磨会儿解缙提出两点主张,便能很容易猜到:所谓穷兵黩武,几乎是大部分文臣不太满意事;朝廷注重军事扩张,难免就会资源倾斜,而且会不断提高武将在朝里话语权和地位。
不守祖制,也是些大臣抵触事由。像些新衙门增设,军饷和抚恤法令,都给国库增加很大开支,至少户部人就不太满意。朱高煦表现出来不同寻常施政理念,或许也给大臣们不确定陌生感。
前阵子朱高煦办各种事、十分顺利,毕竟皇权是最高权力,没有人强烈反对。但直到现在,不良副作用才慢慢出现。
世人效率很低,很多事都有个迟滞期,*员们还会等待机会。最近大地震,终于给他们劝说皇帝“迷途知返”理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