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看完奏报,这才走上御座。下面众*员纷纷叩拜,郭绍说罢“平身”,径直转头对旁边翰林院人说道:“下旨。”
大臣们听便分列两边,没急着说话。
郭绍当众说道:“命符昭序(符彦卿长子)为河北前营都部署,张光翰(龙捷军左厢厢都指挥使)为前营招讨使,率领相州兵马北上,统筹易、雄、霸、定、莫诸镇兵马,驱逐契丹军入寇,加强北面防御。”
郭绍说完微微松口气,辽军入寇并不久,朝廷很快就调动大军北上,已经算是很积极应对,算是给河北诸镇和百姓个态度,勉强维护朝廷威信。
他放松同时,脸上又有些许隐忍。
,已是明确表态认可东京新君,而且要接受新朝廷诏令和政令……毕竟他也不能在部下面前,表现得像个两面三刀、出尔反尔小人样。
卢多逊道:“陛下恩典,封李公为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李公可有话让本官带回朝廷?”
李筠道:“臣谢陛下圣恩。”
卢多逊点点头,忙伸出手扶:“李公快快请起。”
……李筠邀请卢多逊,当日就要设宴款待。卢多逊借口回礼馆更衣,立刻找来随从,写封奏书放在竹筒里蜡封,又拿自己官印在融掉红蜡上加个印。他叮嘱道:“驿道换马,人不歇日夜,立刻呈报东京!”
阳光从各处门窗照射进来,郭绍身上黄色袍服被照得金光闪闪,他脸上神情已与做武将时极不相同。冲动与气盛被深深地压在体内,二十四岁脸却多几分更老成东西。所在位置、仿佛真能极快地改变个人许多方面。
卢多逊信使马不停蹄离开潞州,当夜就度过黄河,凌晨到达东京。
城门还没开,他出示印信之后,因是急报,坐吊篮进东京城。但急报还是在宣德门外搁置,要次日早才能送进皇城内枢密院中枢。
此时收发各种奏报、奏章机构仍旧是枢密院……唐朝时枢密院就是专门干这个活。后来权力越来越大,唐末以后为方便皇帝直掌军队,枢密院演变成涉及军政核心权力衙门。
天才刚蒙蒙亮,宣德门总算开启。宣德门外枢密院分司立刻把昨夜收到紧急奏报送进皇城。
于是在郭绍刚刚到金祥殿早朝时,他便从宦官手里拿到卢多逊急报……整个过程是非常短,受益于这个时期(五代)以来军国集权制度,中枢权力非常集中、很少中间程序。当然这种制度很不利于平衡,枢密院权力过大,当年太祖郭威都差点被枢密使挟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