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和20世纪大众文化蓬勃发展,这给西方文明带来深刻变化。
尽管16世纪初期欧洲片混乱,但也有振奋人心地方。由于十字军东征失败、教廷腐败、梵蒂冈堕落以及寺院纪律瓦解,天主教权力开始逐渐衰退。尽管如此,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反抗开始看起来仍毫无希望,直到他放弃用拉丁语印刷作品,开始用德语向德国民众演说和布道。这带来两个深远而不可预测影响。由于印刷机发明和欧洲民众识字率提高,路德听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兴起民族主义不仅加快民族国家出现——很快就会取代腐朽神圣罗马帝国——也让更多德国人选择支持路德,这时他们理由已经与宗教无关。最终,路德赢得历史性胜利,很快英格兰也在亨利八世号召下,取得类似成功。
每次当系列互相联系、具有因果关系事件轮廓清晰地显现出来时,就会停下笔来,对先前写作大幅修改。有时候这需要放弃所有现成手稿,从头开始——尽管这是种低效率写作方式,但还是觉得很兴奋。这时期对于来说就像个万花筒——每次用手摇,就可以看到新画面。当然,看到以及在本书中所描述,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信服。不同作家,用不同万花筒观看,会看到不同画面。事实上,这就是亨利·奥斯本·泰勒(HenryOsbornTaylor)经历。1911年1月,虔诚泰勒在完成两卷本《中世纪思维》(TheMediaevalMind)后,对中世纪教堂、峥嵘岁月、浪漫史、宗教热情,尤其是对基督福音解读,充满钦佩。他坦率地解释道:“这本书不是要论述中世纪四处弥漫野蛮、无知和迷信……事实上,当提到中世纪时,大脑里并没有想到很多这些东西。在这本书中,那些词象征着中世纪发人深思和具有建设性精神。”
但不论怎摇万花筒,都看不到泰勒所看到场景。其中原因之是视角比他更宽广。同意他观点,即“要理解支配中世纪人们思维和感受,以及他们诉求和理想,就必须认识到基督教信仰力量和重要性”。但认为,如果们不仔细研究中世纪野蛮、无知和欺骗——这不仅仅存在于世俗之人生活中,也存在于高高在上基督教圣坛间——又怎能够真正理解中世纪?基督教能从中世纪幸存下来,不是因为这些基督徒存在。如果没有理解这点,你永远不可能理解中世纪。
只有对中世纪全盘深思熟虑后,才有可能形成个完整中世纪轮廓。通常其结果是令人惊奇。就个人而言,最让震惊,也是本书最精彩之处,在于对传奇人物麦哲伦(他传记已被留在新英格兰)重新评价。原本愚蠢地以为,是麦哲伦所生活时代将他推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