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最后接受变法派主将章惇致仕请求。又过个月,蔡京也终于被贬出京城。[18]
在向太后还政之后,她确也表达过些政治观点,但不定都是支持保守派观点。1100年九月十六日,最直言不讳保守派言官之陈瓘上表,批评向太后亲戚,并抨击向太后并未真正放手朝政。向太后听后很难过,拒绝进食。为安抚太后,徽宗承诺贬逐陈瓘。太后身边人建议提拔蔡京为宰辅,好消解太后怒气。徽宗没有这样做,但他确在次日贬逐陈瓘出京任职。[19]
显然,在徽宗统治期间开始出现种观点,认为向太后限制徽宗按照自己真实意愿去继续推进父皇神宗政策,甚至徽宗和蔡京也助推这种解释,也许是因为他们二人认为,团结致使他们承诺看起来更有力。人们通常认为,1107年“御制”《宣和殿录》实际上是蔡京撰写。在这篇文章中,先是逐条列出神宗新政所有优点,然后是保守派对这些政策歪曲诋毁。神宗驾崩后,高太后垂帘听政,“群*汲引相援而起列置髙位”,将神宗所有好政策都废除。徽宗登基后,请求母亲起执政,同样事情再次发生,那些重新掌权人出于报复心理,推翻原来所有政策,甚至称“从父之失为非孝”。在徽宗开始亲政后,每条法令或措施都坚持遵从神宗先例,至少们看到史料上是这说。[20]如果连蔡京和徽宗也坚持这种说法,那毫不奇怪,大部分人都会附和他们。
蔡京与宋金联盟
现代历史学家通常都将蔡京描述成极力支持宋金联盟人。[21]但对史料进行更细致分析就会发现,应当将蔡京态度划分为两个阶段:刚开始时,蔡京支持多解辽国发生事情与宋朝如何从局势发展中获益,以及后来对采取军事行动抱有强烈保留态度。此外,们还应当考虑到,蔡京在1120年六月致仕,此后四年半中并没有参与太多朝廷事务,而这时期正是宋金谈判和签订盟约时间。
当时人们往往认为,蔡京要为所有错事负最终责任,这种观点尤其常见于弹劾蔡京奏疏中。1118年,安尧臣在份长篇奏疏中以大部分篇幅谴责童贯,称朝廷内外都在议论童贯与蔡京相互勾结,“共唱北伐之议”。[22]徽宗内禅后不久,孙觌也上表弹劾蔡京罪大恶极,称蔡京导致边界毁约事件并煽动军事行动。[23]在1126年三月钦宗贬斥蔡京诏书中,蔡京被控提倡“平燕之议”,这显然反映孙觌等人观点。[24]《东都事略》可能也是基于这些指控而认为,“(蔡)京首倡之燕山之役”。[25]因此,很多当代历史学家也会做出类似推论,毫不奇怪。然而,这就是将弹劾奏疏中夸大指控轻易接受为事实个例子。
确,蔡京在1115年支持将投降宋朝赵良嗣带到朝廷,旨在探听他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