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对守关人传授经文。徽宗在批注序言中解释自己兴趣所在:
以得为要妙,以飞升为余事,其意盖使天下后世径趋妙本逍遥自得之场故也。善救之功,于此可见。
朕万机之暇,游神太清,于道德之旨,每着意焉,既取二篇为之训解,于是书不可无述也,以意逆志,聊为之说。[65]
1118年八月十二日,徽宗颁布份手诏,要求将他为《老子》题御注刻在京城神霄宫石碑上。由于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老子精妙深远思想,徽宗写道:“朕万机之暇,既读其书,赜其指意之所归,为之训解。”[66]徽宗同时代人在《列子》和《老子》御注上加疏解。范致虚是徽宗朝位有名道官,他为徽宗《列子》御注写注释。[67]还有两人为徽宗《老子》御注写注疏,包括位低级*员和位太学生,这说明可能当时z.府学校中开设这门课程。
徽宗并不是第位为《老子》作注皇帝,在他之前,梁武帝和唐玄宗都作过注。[68]而且,在11世纪,很多通常被认为是儒家宋代学者也为《老子》作过注解,包括司马光、苏辙、王安石和陆佃。[69]徽宗《老子》御注中引用系列权威经典,包括《论语》和《孟子》,但他引用最多还是《庄子》和《易经》。他御注并没有直接将《老子》与神霄派教义联系起来。柳存仁对这些注释进行深入研究,他认为有证据表明,徽宗将《老子》视为治国指南。[70]有些学者还看到佛教对徽宗影响。[71]御注中些段落似乎反映徽宗对朝廷中事务观点。对《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徽宗注解为:“唯阿同声,善恶性,小智自私,离而为二,达人大观,本实非异,圣人之经世,在宗庙朝廷,与大夫言,不齐如此,遏恶扬善,惟恐不至。【老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故也。”[72]
图12.2《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中招唤“大冥九化”道符(《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道藏》第3册,82页下栏)
在林灵素强烈要求下,徽宗开始限制佛教发展。1118年四月,道箓院报告,已经审查六千多卷佛经,看是否有诋毁道教和儒教内容,结果发现其中九卷应当毁弃,只留下份副本作为证据。林灵素专门写篇文章,详细记录查封著作中诋毁言论,刊印后被发到各地。1119年正月,徽宗颁布份手诏,禁止佛寺扩大土地或建筑,这使反佛教措施又加强。这份诏书目还包括,通过改名和掩盖来消除佛教中异域元素。佛教徒改名为“德士”(以对应道教中道士)。他们要穿道服,使用原来姓氏,行礼时举起手掌,而不是双掌合十——换句话说,他们从外观上不能与道士有什明显区别。佛陀、菩萨和罗汉都被封新名号:释迦牟尼封为大觉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