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非人人如此。那个时候很少有人会严肃认真地恋爱。当然,情况也许是因为这人不太合群,注定不会喜欢上什人(这是花费大量时间培养起来想法),更别说结婚。也从没想过身边那些闺蜜们会很快结婚。
那个时候,觉得自己马上就能享受到真正独立自由,马上就能成为真正自己。那种过不几年就会萌生结婚愿望,那种迫不及待地要与人共筑爱巢、终生相守想法,在看来是荒谬至极。
然而,在认识上辈女性中,几乎人人都是如此:母亲在缅因州农村长大,她刚过18岁就有正式男朋友,等到她大学毕业时候,她原先高中同窗不是已经结婚,就是已经怀孩子正在准备结婚。母亲是60年代初大学生,《女性奥秘》(TheFeminineMystique)书作者贝蒂·弗里丹(BettyFriedan)到学校开研讨会时,她曾是学生导游;21岁大学毕业后没几天,她就和父亲举行婚礼,那时候她还没有拿到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姨妈比母亲小五岁,她在高中时就有过好几个男朋友,后来在大学认识姨父。姨妈23岁和姨父结婚,那也是在她取得博士学位之前。母亲和姨妈并非特例,朋友母亲,母亲朋友,还有老师,她们大都在20岁刚出头时就已经认识未来丈夫。
古往今来,美国女性成年生活肇始于婚姻——不管她们生命中是否还有别选择。从现有资料来看,19世纪末以来,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直保持在20至22岁之间。这已成女性固定生活模式。
过往历史提醒着,在不久将来,即便啤酒派对和学期论文让忙得焦头烂额,结婚可能性还是会莫名其妙地冒出来。其中原因之就是,现实中没有多少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例子。
大反转
在进入大学读书十七年后开始写这本书,这年35岁,再过几个星期就要结婚。让感到欣慰是,即将到来婚姻生活,并没有让觉得这是人生结束。但是,也没有觉得这是个新开始。
当走过走廊,或者说走进法官办公室准备结婚时候,已经过十四年独身生活,而那位成年不久就结婚母亲,在这个年龄已经结婚十四年。在这些年里,结交过朋友,也和朋友闹翻过;搬过家,换过工作,升过职,也被炒过鱿鱼;独居过,也和人合住过;遇见过形形色色室友,有投缘,也有不投缘;使用过各种避孕手段,也生过几次大病;自己支付账单,也遭遇过入不敷出窘境;恋爱过,也失恋过,甚至曾经在五年时间里直没有男伴;搬到新街区,熟悉新环境,担心害怕过,也开心自在过;有过伤痛、恐惧,也有过欢笑、厌倦。是个成年人:个复杂、但又复杂得很“合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