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孔子返回鲁国之后,接手左丘明史官工作。那,左丘明和孔子关系如何?
《论语》里,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行为,心里怨恨,表面友好做法,左丘明他瞧不起,孔丘也瞧不起。”22从这句话看,左丘明应该是个很直率、不讲情面人。
关于左丘明,只有这条比较可靠信息。按道理说,孔子接手左丘明工作,他和弟子们还需要借助《左传》来解春秋历史,肯定对左丘明很熟悉。但
这件事就不会被忽略掉。
王安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朝报是z.府机关报,断烂是残缺不全,现存《春秋》真有些残缺。王安石看得很准。
虽说是拿腔捏调官报,有总比没有好,《春秋》能抄出来,变成书,已经是很大进步。其他国家档案,没有经过这种汇编整理,就大都失传。
孔子最后几年兼任鲁国史官,工作是编写《春秋》,这东西像年鉴,每季度写次,可能只有两条,年底汇总下,续在去年后面。孔子接手以前那些内容,是前代历任史官写,用不着孔子从头写。当然,他也许会做些字句上润色,但基本内容变不,朝廷也不可能允许他乱改。
所以《春秋》是鲁国历任史官“集体创作”,二百多年内容,真正由孔子动手写,就是最后面几年。“孔子著春秋”背后,其实隐藏着关于《春秋》“版权纠纷”,很可能是孔子和他前任左丘明发生争执。这又牵扯到左丘明另本史书——《左传》。
和左丘明笔墨官司
《春秋》是鲁国官方档案,缺点是有些事情不敢如实写,比较隐晦,其次是太简略,年只有寥寥几条,百十个字。所以光靠《春秋》还看不懂春秋历史,需要看《左传》。《左传》内容比《春秋》多几十倍,翔实多。
为什会有《左传》?据说是鲁国位叫左丘明朝廷史官,看到《春秋》太简略,几乎没人能看懂,就写本解读《春秋》书,全名叫《春秋左氏传》。“传”意思是解释,书名就是“左氏对《春秋》解释”,简称《左传》。
《左传》非常不起,它对春秋时候列国贵族事迹都非常解,写得很细致,也生动有趣。里面有些记载,比如夫妻俩被窝里对话,外人不大可能知道。所以钱锺书曾说,《左传》很多描写是文学性,有作者虚构在里面。其实这看法有点片面。春秋时候,列国贵族体化程度很高,来往很密切,历代国君、贵族轶事,在贵族圈子内早就形成很多掌故、传闻。左丘明主要是把这些掌故记录、汇编起来,并不需要他自己添加太多东西。从他熟知这些掌故来看,他肯定是贵族社会圈内人,从家庭到工作耳濡目染,都是这些历史故事。
左丘明这种史官正式工作,是撰写每年官方版《春秋》。他撰写《左传》是自己业余作品,但也渐渐有抄本流传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