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周王、诸侯、大贵族们,难道没给自己留点地产吗?
有,他们都有自己份“自留地”,不分封出去,而是派些管家去管理,征收赋税,靠这些来养活自己,而不是靠下级诸侯、大夫、士来进贡钱财。按周礼,天子“自留地”千里(默认为正方形边长,实际上是做不到),诸侯国君五十到百里。1但这是西周规矩,后来周天子丢关中,迁都洛阳,他直辖自留地就很少。
天子和国君这种自留地叫“县”,县就是悬,直辖意思。为天子和国君管理自
“封建”本意——春秋贵族基本功——鲁国三大寡头家族——被阳虎羞辱——妻子似乎不是贵族——给季氏打工——给孟氏当家庭教师——陪主人出国旅行——有第辆车
孔子从颜家庄穷少年,变成小贵族孔纥后人,这是命运大转折,放在春秋三百年历史里面,也是不多见特例。
从现实物质利益说,他生活恐怕没太大改观:孔纥已经死十几年,点家产早让远房亲戚们分光,贵族安身立命根子——封邑也早没有,他是大贵族孟孙家封臣,假使生前有过封邑,死又无后人,封邑要被孟孙家收回去。孔子能继承,只是个小贵族身份。这是个从外国(宋国)迁来、历史悠久小贵族家庭。
但这个转变还是很重要,它给孔子新机会。孔家早没男人,但孔纥在世时候,总有不少老同僚、老朋友,就是起给孟孙家当封臣那些小贵族们。这些小贵族看在当年和孔纥共事情分上,会给孔子点力所能及帮助。
孔子就这慢慢混进贵族圈子。
那个年代还没有阶级流动,社会几乎完全是静态、世袭,底层老百姓改变命运可能性微乎其微。贵族也是个职业,有入门基本功,还有自己套讲究,跟底层百姓生活完全不样。孔子尽量找机会往这个圈子里钻,努力学习当贵族基本功。
“封建”大规矩
“贵族”这个词,春秋时候还没有,是魏晋时候才有。春秋时候用“士大夫”“卿大夫”来称呼世袭贵族,卿和大夫是高级贵族,士是低级贵族,他们都是世袭爵位和身份。
贵族社会关键词叫“分封”,当时也叫“封建”:“封”就是周王把自己兄弟、子侄分封到外地去当诸侯国君;“建”就是诸侯建立起自己小国家。诸侯般不给天子交税,但有礼节性定期朝觐,他们对周王主要是军事义务,如果周王跟夷狄外族打仗,或者惩戒反叛诸侯,其他诸侯国理应带兵参战。
各诸侯国国君继续繁衍后代,还要继续搞“封建”,把领土(包括这些土地上生活农民)分封给自己兄弟、子侄,让他们变成世袭贵族大夫。大贵族土地多,自己管不过来,就继续分封给自己亲戚,或者追随自己外姓小贵族,让他们当自己家臣。这些给大夫服务低级小贵族,就是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