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魏韩联军主将在布阵时候,有意地削弱下自己左翼,加强中军和右翼。
依靠楚人主动进攻形式,利用空间换取时间,让自己左翼主动后撤,诱使墨楚联军右翼和中军急于求战建功,而突击过快和左翼陈蔡之师出现缺口。
同时,若是魏韩联军左翼能够主动后撤,就可以利用中军靠近右翼点为轴缓慢转动,从而在中军不需要大规模调动情况下,将兵力都压在楚人左翼上,形成局部兵力优势。
……
楚墨联军
魏韩铜炮主要集中在中军,车兵隐藏在自己右翼也就是楚人陈蔡之师方向,同时在他们右翼还部署十门铜炮。
魏韩联军处在守势,这点有利于他们。
加上魏韩主要以重步兵为主力,阵型密集,虽然战时移动缓慢且需要互相配合以免出现漏洞,但在站在布阵上是有优势。
魏韩联军主帅只懂魏韩联军弱点和优势,也知道楚墨联军优势和弱点,他制定极为有针对性应对方式。
楚人最能打部队是中军,以及右翼墨家骑兵,而且这两支部队行军速度很快,远胜于密集方阵魏韩重步兵。
城邑都是采取守势,并不会投入战场,也就不存在战略机动和各种谋划。
早早吃过早饭,楚国这边率先出营,大约在上午九点时候展开阵型。
楚人左翼是陈蔡之师,中军是楚国王师主力和八十辆战车,以及楚国精锐车广骑士。
楚人右翼,则是墨家骑兵,还有四千名步兵,配属十二门铜炮。
剩余铜炮都集中在楚国中军。
这既是优点,但如果能够抓住机会,也未尝不是个可以利用点。
因为楚人左翼是新组建不久陈蔡之师,仍旧是密集方阵阵型,而且不论是士气和战斗力都和中军右翼没法比。
最关键是楚人左翼陈蔡之师行进速度比之中军和右翼都要慢许多,魏韩联军若是能够利用楚人中军和左翼进攻行进速度不样问题,有可能完成对楚人左翼突破。
旦陈蔡之师崩溃,魏韩联军就可以迅速从楚军左翼和中军结合部全力突击,形成包抄。
故而这场战役关键在魏韩联军看来,就在自己右翼。
楚人左翼陈蔡之师因为采取密集阵型,所以宽度和对面等同,但依旧留下三千人预备队。
楚人中军王师宽度其实相较于魏韩联军更大,但是每个旅都有三分之作为预备队,因而整个宽度和魏人那边相差不多。
中军前面还有楚国精锐两千名弓手,他们列阵排开在炮兵空隙之后,到时候会利用他们射速优势配合炮兵打开对面缺口。
对面魏韩联军则将兵力全部展开,除预留部分直属预备队之外,将所有步卒以密集武卒方阵方式排列,错落有致。
这里片平原,也没有什太大地形优势,但是魏韩联军占据上风向,算是略微有点地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