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源于劳动,很多东西剖开之后本质就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或是衣食住行体现。
比如尺、比如亩。
不过纵然亩小,这亩产石多些也实在不高。
农夫所说什税,应该就是从鲁国学到初税亩。
这个初字,用极好。
仔细看看周边土地,适心中大概也有分寸,评估出此时种植土地艰难和技术水平。
从土地长短判断,牛耕还没有在宋国普及,或者说在小户农民这里没有普及。
判断理由很简单,不管是更早井田制,还是为方便管理,以现在几何学水平来讲土地大多都是方方正正,以便于计算土地面积。
亩地般就是步宽,百步长细条。井田制下国人农民户授田百亩,正好是个百步长、百步宽正方形,很容易看出来。
这时候步,是左右脚各步,只迈出只脚叫半步,所以步大约是米二三样子,亩也就是百四五十平方米,折合后世三分之亩。
圈,适自坐在中间,里面没病人,也不怕不透风。坐近,才好聊些适想知道事。
问不清楚这些基础东西,也就根本无从谈及想要在这个时代扎根,更遑论那些野心。
好在守株待兔、拔苗助长都是笑话,这些宋国农夫不是那样愚蠢。
适问又不刁钻,不多时便拢出个大概。
既是农夫,最能撩拨他们心弦,还是春种秋收这些事。
原本庶人耕种亩,是没有税,只有劳役赋。
开先河,所以用个初字,与初夜初是同样意思。
想到这,适又问道:“那你们现在交什税,还用去公田劳作吗?从军话又是怎分配?驾车甲士有小片封地吗?你们需要给驾车甲士耕种他土
具体量化,六尺是步。
周人祖先主要吃那种后世可以做黄馍馍、粘豆包大黄米,于是取粒大黄米为分,十粒为寸,十寸为尺。这时候尺也短,步也就那长。
稍微想下就能知道牛耕还未普及,因为牛耕若是普及,百步距离牛就要转弯,浪费时间效率很低;而靠人来耕种,百步亩距离,正好可以到地头稍微休息下。
亩变大,意味着牛马耕作开始普及,旧计量单位已经不适应新耕种方式。
不是几十年后商鞅拍脑袋就定出二百四十步为亩,而是牛拉着犁铧开垦二百四十步正好到极限,需要喘口气。
当问到收成如何时候,农夫们个个摇头叹气,显然很是不满。
“收成只能说还好,去年亩地去除种子,能收石。家里共七口人,百二十亩地,这几年也没打仗,暂没收丘甲赋,只有什税,日子过得也还好。”
石是个容量,适回忆下,此时石是百升。
此时升放到后世大约是二百毫升。
仔细算,是个很吓人事实,种植粟米除去种子,亩地只能收三四十斤,差不多是种收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