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星报》稿件中,感受到他做文学实验,有文章甚至包含对话。则稿件详细描述段偷听来对话,说话者是两个法国男人,他们老婆坚持要给他们发型把关:
“你头发怎,亨利!”个说。
“老婆,老那个,让她给理。但你头发呢,怎也这样?这可不潮啊!”
“也是老婆干。她也给剪。她说理发师都是死猪,但看她理,也会给她样评价。”[77]
他稿件还讲个俄国贵族去当铺典当珠宝故事。十月g,m迫使这位贵族流亡海外,如今他整日“在巴黎游荡,怀着种孩子般希望——他国家终有天会以某种方式复原如初”[78]。在海明威叙述里,读者会遇到形形色色人:失败欧洲政客;心黑到不可救药卖假阿拉伯毯商人;法国制帽人为装点他们帽摊,招来群麻雀落在上面;位资深刽子手拥有大小两套断头铡刀,套适合正常大小断头台,另套出差时候用。
不过,海明威还是次次把目光转向客居巴黎美国人。关于他们,他就是有讲不完话。他明确说自己最擅长从这些自流放同胞中识别虚伪小人——显然,这涵盖除他自己之外所有人。这些人都是他观察对象:个丑陋美国游客希望“巴黎成为座超级索多玛,个更大蛾摩拉”[79],并且“乐意花钱实现他理想”;个戴金色假发胖女人瘫坐在圆亭咖啡馆椅子上,嘴里叼着支两英尺[80]长香烟嘴;个康涅狄格州家庭主妇,在咖啡馆里为各种奶油小生买单。海明威写道,他们是讨人嫌恶、毫无价值群人,其中还有人坚持装作艺术家,尤其恶心。
“他们基本都是二流子,”他篇《星报》文章说,“问题是人们在游览拉丁区时候,从圆亭窗外望进去,以为自己看到是巴黎最伟大艺术家们集会。想以种非常官方姿态回应这种观念:真正有好作品巴黎艺术家对圆亭这群人深恶痛绝。”
显然,海明威和那些鄙视冒牌货真正作家站在起。他还尚未公开加入那些受到认可真艺术家圈子,但是在他早期短篇小说里,有种暗含期许:他很快会加入他们阶层。
[1]F.ScottFitzgeraldtoEdmundWilson,quotedinEdmundWilson,ClassicsandCommercials:ALiteraryChronicleoftheForties(NewYork:Farrar,StrausandGiroux,1999),110.
[2]AliceHuntSokoloff,Hadley:TheFirstMrs.Hemingway(NewYork:Dodd,Mead&Company,1973),19.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