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是石窟研究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在过去研究基础上,敦煌研究院在这时期对洞窟分期断代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量没有纪年洞窟,采用考古类型学和层位学方法,对洞窟形制结构,彩塑和壁画题材布局、内容等区分为若干不同类别,分类进行型、式排比,排出每个类型自身发展系列;又做平行不同类型系列相互比较,从差异变化中找出时间上先后关系。将类型相同洞窟进行组合,从雷同相似中找出时间上相近关系,并以遗迹叠压层次关系,判断洞窟及其彩塑、壁画相对年代。又以有题记纪年洞窟作为标尺,结合历史文献断定洞窟绝对时代。采用这种方法,完成敦煌莫高窟北朝、隋代、唐前期、吐蕃时期,以及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西夏时期洞窟分期断代,揭示出莫高窟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规律和时代特征。特别是分出莫高窟北周、回鹘时期洞窟,以同样方法,对莫高窟北周时期洞窟做更进步分期排年,排出这个时期十余个洞窟年代上先后关系。对莫高窟中心塔柱窟做分期和年代探讨。
2.史苇湘认为:“编辑整理石窟内容总录,分期断代与内容考证是两个不可分割关键环节。们在石窟调查中发现考证些壁画内容常常从壁画时代得到启发;而判断洞窟时代早晚,又常以壁画内容作为佐证。”[1]史苇湘结合敦煌文书和石窟资料,主要从佛教艺术史角度,对石窟进行分期研究,与考古分期相比较,两者分期结果基本致,如莫高窟北朝洞窟也是分为四期,各期包括洞窟也完全致。
3.依靠洞窟供养人题记、敦煌文书、碑铭,结合历史文献,考证出批唐、五代、宋、西夏时期洞窟具体修建年代及其窟主。根据崖面使用情况,将洞窟崖面排列顺序与窟内供养人题记、敦煌文书相结合综合研究,断代排年。
运用不同方法对洞窟分期和年代研究,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在敦煌石窟分期排年研究中取得学术成果,不仅确定洞窟本身时代,而且为敦煌石窟各项研究提供时代依据,为敦煌石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敦煌七讲》: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建立
“考古”词,汉语早已有之,北宋元祐七年(1092)金石学家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些传世青铜器和石刻古物搜集和整理。近代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古器物学”虽接近于近代考古学,但其含义和现代意义上考古学并不是回事。
考古学研究基本方法就是田野调查和发掘,考古报告简单说就是对于田野考古发掘出来遗迹和遗物进行全面、系统、准确记录。科学田野考古和科学田野考古报告出现,使考古学正式成为门学科,正式成为历史学科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