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为例,据估算,法属岛屿出产整个加勒比群岛56%棉花,相比之下,英属岛屿仅占35%。仅圣多明各地就运走36%原棉,超过所有英属岛屿总和。而20年后这不平衡仍然持续。1789年,法属岛屿棉花产量达到1400万磅,其中仅有600万磅由法国自己消费,大约有570万磅棉花从法国本土港口出口到英国。17
欧洲棉产品制造商越来越依赖法属岛屿出产棉花,圣多明各尤其扮演中心角色。在1791年,据统计,圣多明各棉花种植园数量与甘蔗种植园已经几乎相当,其出口到法国棉花达到680万磅,这比八年前增长58%,同时还向英国出口大量棉花。棉花种植迅速扩张得益于1784年到1791年进口25万非洲奴隶。在18世纪80年代棉花繁荣鼎盛时期,棉花在法国价格比1770年上涨113%,每年有近3万名奴隶被运到圣多明各。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战争资本主义标志,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比不上。事实上,随着机器纺纱技术在整个欧洲大陆上传播,更多非洲人被戴上镣铐,被装进船舱,在太子港被拍卖,被送到遥远农场,在逼迫下清理土地、锄地、播种、剪枝和收获白色黄金。18
换言之,奴隶制对于这个崭新棉花帝国来说,和适宜气候和肥沃土壤样重要。正是奴隶制使那些种植园主能够迅速对飙升价格和扩张市场给予反应。奴隶制不仅可以在非常短时间内动员大量劳动力,而且催生以种,bao力监督和几乎无休无止剥削为特征体制,只为满足作物种植需要,用经济学冷冰冰术语来说这就是“劳动密集型”(effortintensive)。19意味深长是,那些辛勤劳作种植棉花奴隶中有许多是欧洲各东印度公司用从印度各地运到西非棉布换来,而且这桩生意那时还在继续。
在本国z.府支持、高涨价格、充足劳动力及土地(这是有限度)等系列因素鼓励下,加勒比群岛种植园主处在棉花g,m最前沿。从那时起,由于无休止地寻找土地和劳动力,也由于种植棉花所造成生态问题,土地肥力常常被耗尽,因此棉花种植边疆块接块地被开拓。世界棉花产业依赖“永无止境空间扩张”。20
加勒比地区种植园主拥有长期种植棉花经验,但奥斯曼帝国和印度农民也是如此;加勒比地区土壤适宜棉花生长,安纳托利亚西部和印度中部土壤同样适合;加勒比地区商人很容易地将大量棉花输入欧洲市场,伊兹密尔和苏特拉商人也能做到。然而,与奥斯曼帝国和印度农民不同,加勒比地区种植园主很少受到土地和劳动力限制。由于本土居民灭绝,几乎每天都有西非奴隶到来,加勒比地区种植园主能够迅速对新兴市场做出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