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成黑白色,反绑他手,并在士兵(sepoy,指英国人雇用印度士兵)押送下在村里游街,同时喊着‘任何织工被发现为私商工作就会受到类似惩处’”。这样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印度织工收入下降。17世纪末,织工所得最高能达到棉价三分之。根据历史学家奥姆·普拉卡什(OmPrakash)研究,到18世纪末,织工所得比例已经降到大约6%。由于收入和生活质量下降,首沙利亚织工摇篮曲诉说渴望回到个神秘过去,那时织布机上藏着银板。1795年,连公司本身也注意到“织工空前死亡率”。34
毫不奇怪,织工抵制欧洲资本对生产过程强制侵蚀。其中些人打点行囊,从欧洲人控制地区搬走。还有些则偷偷地为竞争对手工作,但是为避免被发现,他们不得不接受较低价格。有时,些织工会集体找到东印度公司,控诉公司对自由贸易干涉。35
这样抵制活动有时削弱欧洲资本家力量。因此,尽管东印度公司希望消除印度中间商,但是他们理解,“没有次级承包商是几乎不可能”,这些人在从事纺织村落深厚社会网络不可能完全被公司代理人取代。欧洲独立商人出于利益也经常与公司作对,如向织工出高价购买棉布,因此让织工有动机去违反公司政策。36
尽管存在这样局限,但是这些强硬政策成功地为欧洲商人店铺提供更多数量棉布。1727年,欧洲从印度进口总计大约3000万码棉布,但是到18世纪90年代,增加到每年8000万码左右。特别是英国商人,还有法国商人,控制数量庞大棉纺织品采购和出口:1776年,仅在达卡地区地就有8万名纺纱工和2.5万名织工,1795年,东印度公司统计,仅苏拉特织机就超过1.5万台。而且还有压力要求获得更多棉纺织品。封由英国伦敦东印度公司办公室于1765年写给驻孟买办公室信件,反映七年战争之后和平所带来机遇,并完美地总结全球经济g,m性重构核心:37
自从实现和平以来,到非洲海岸奴隶贸易大大地增长,而对适合非洲市场商品需求也非常大。只要在们力所能及范围内,们非常渴望在推动贸易事上有所贡献,而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种植园福祉也非常依赖贸易,因此,从国家角度出发,们期望,并且明确地指示你们尽最大可能地去配合,不仅要提供上面所提到投资清单中所定下般货物(亦即棉布),而且尤其要提供标记A更加迫切需要货物。38
正如这封信所清楚表述,来自印度棉布、来自非洲奴隶以及来自加勒比地区糖在个复杂商业网络中在全球穿梭移动。美洲大量奴隶需求创造要求获得更多印度棉布压力。毫不奇怪,东印度公司弗朗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