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贝克特(SvenBeckert)教授著作《棉花帝国: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于2015年在美国出版,随即获班克罗夫特最佳美国史著作奖,被《纽约时报》列为十大重要著作之,三年内被译成至少九种文字出版。①后浪出版公司推出本书中文简体字版,以飨国内读者,再度扩大本书读者范围。在推特和微信时代,部六百页厚重史学作品能拥有如此阅读人气,实属罕见。
贝克特教授原籍德国,在汉堡大学接受本科训练,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攻读美国史,博士论文研究是19世纪纽约市金融资本发展史,后由剑桥大学出版社以《金钱大都市:纽约市与美国资产阶级成型》出版。②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贝克特前往哈佛大学历史系和商学院任教,在资本主义史和全球史两个领域内同时发力,成果丰硕,成为学界翘楚。《棉花帝国》是他多年跨国研究结果,也是上述两个领域完美结合典范之作。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与斯文是先后同学,比他入学早,选课时不曾相遇,但因同属19世纪美国史方向而相识。后浪出版公司史文轩编辑来信,约向国内读者介绍斯文作品,感到很荣幸。碰巧是,本书译者之徐轶杰博士也是老朋友。们2005年夏在北大美国史讲座上认识,讨论话题正是“美国史研究全球化”。与斯文、轶杰在不同时空背景中结识,不曾想到有天斯文写作会将们连接起来。在感叹世界变小同时,对他讲述棉花经济全球化故事也有更切身理解:将不同时空中原本互不关联人事网络连接在起,在此基础上建构种共时性(synchrony)新秩序,这也许就是全球化内容,而发明和不断更新这种“新秩序”则是资本主义在过去数个世纪工作。
《棉花帝国》写于当代,谋篇布局却处处透出种古典史诗宏大气势。故事从古代棉花种植开始,穿越欧洲创造三个“棉花帝国”时期,直写到20世纪棉花产业重返亚洲时结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贝克特也是位雄心勃勃作者,在本书十四个篇章中讨论诸多问题,但他核心问题主要有三组:(1)棉花为何在过去三百年中成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种商品?(2)发端于欧洲资本主义为何能够借助棉花而生长成为种全球性经济体制,不仅制造当今世界经济南北大分流,而且还不可逆转地改变大多数人类行为方式?(3)棉花经济与全球化关系是什?棉花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生?推动它发生和演变动力和机制是什?换言之,贯穿《棉花帝国》全书是三个关键词:棉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其中每个词都可以写成部历史,《棉花帝国》也确讲述这三种历史,但它不是种简单拼装或叠加,而是部将三种历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