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都设法传播自己语言,惟独们瞧不起自己语言,把外语看得比母语还重要。现在中国教育让学生学习英语花费时间和金钱绝对超过任何门课程!从幼儿园路学到博士,英语都是主课,英语过不级就别拿学位证。考职称也要考英语,可是很多人工作也许辈子都用不到英语。最让人没法理解是,个学生要考中文系研究生,英语居然是必考科目。能不能读中文系研究生,取决于你英语水平,即便你中文再好,英语过不关就读不中文系,真是咄咄怪事!眼下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真很难想象,怎用外语来上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课。
F媒体在评论里说——
今天,最好汉学研究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把汉学传统发扬光大也不在中国,而是在韩国。最好汉史学家也不在中国,而是在美国。汉语言版图重心正在漂移。反观国内,这样段话可以概括们母语生存坏境——“APEC记者招待会后,约CCTV朋友和群MBA、MPA研究生,讨论中国加入WTO后IT业前景,以及IT业对GDP影响。随后,们去KTV,大唱卡拉OK。”
当前,们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英语缩写:VCD、CD、DVD、CEO、ISO……商品、广告、路牌甚至警车、z.府机关门牌上,都是英文。大学里,哪怕是教中国历史课程,或教师英语水平根本未过关,也要推行双语教学。日常对话中,“Bye”代替“再见”,“WC”代替“厕所”,年轻人喜
华人丁肇中教授,坚持以汉语作报告,成为唯“反潮流”者。后来,位教授在次讲演中不无感慨地说:汉语正在或者已经成为种弱势语言,种第二阶级语言。
B媒体在报道里说——
2004年,在燕京召开“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大会”律使用英文。有经验者在网上透露,在这种国际学术大会上如果你用汉语,会感到很难堪,因为那代表你水平不够。恼人是,这些会议名称往往还律冠以“华人”二字。
C媒体在报道里说——
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当天,三位科学家(包括数学家丘成桐)在燕京大会堂面对6000多听众演讲,使用都是英语,都未设同声传译,大多数听众包括些从外地赶来大学生,表示没听懂多少。
D媒体在报道里说——
2006年3月23日,在布鲁塞尔开幕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法国商界领袖塞埃在发言时开始讲法语,讲着讲着说起英语,法国总统希拉克、外长杜斯特布拉齐以及财政部长布雷东愤然离开会场以示抗议,直到塞埃发言完毕之后才返回会场。
说话是要讲究艺术。
有些话有点激进,不好放在报道里,编辑就变通下,报道里不写,但加到为报道配发评论文章里。
于是,E媒体在评论里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