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放逐判决。作为浪漫主义时代个年轻爱国贵族,米加尔斯基对阿尔宾娜爱是他基本人性表达。19世纪共和主义者认为,爱情、团结和爱国主义都源自同样地方:人类自然尊严。“们权利,”他给阿尔宾娜写信说,“是神圣,甚至是隔开们3000千米距离也不能影响这些权利。”对米加尔斯基来说,蔑视距离地去相爱,就是蔑视圣彼得堡地去相爱。然而,他不能允许自己去请求阿尔宾娜前来陪同自己,因为他认为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过于巨大牺牲。但是,阿尔宾娜用系列慷慨激昂声明回复米加尔斯基,表明自己会跟随他远赴俄国:“没有任何困难、距离、舆论可以阻止迈出这步。”米加尔斯基被她无私爱打动,他表示:“跪下来,祈求你。相信,只有你陪伴才会为带来快乐……以上帝和们神圣爱名义,请求你,来吧!”阿尔宾娜终于在1837年春季抵达乌拉尔斯克,和米加尔斯基团聚。不到个月,他们二人结婚,对于这个年轻波兰g,m者来说,这场婚礼有些矛盾。出席婚礼观众“能够感受到苦闷、恨意和愤怒,因为脸上表情不仅鲜明地表现出对这场婚礼欢欣,还表现出在苦恼着,亲爱阿尔宾娜本不该遭遇这样命运”21。
这对夫妇在乌拉尔斯克定居下来,他们努力与这个俄国地方小城镇里令人窒息单调生活做斗争,亚历山大·普希金在他小说《上尉女儿》(1836年)、半个世纪后安东·契诃夫在他短篇小说中都巧妙地描述过这种生活。虽然米加尔斯基地位降低,但没有被判处服苦役,因此,当阿尔宾娜来陪同他时,她没有被要求放弃作为贵族女士权利和特权。他们二人都是受过良好教育贵族,依靠阿尔宾娜家里寄来钱度日,他们先是激起乌拉尔斯克许多居民嫉妒,后来是仇恨。“对他们来说,妻子是个谜。”米加尔斯基回忆。“他们不能理解,这个人怎会在离开家乡时舍弃她在那里享有所有乐趣和特权,就为让她整个世界可以围绕着与有关生活。”这对夫妇在这里忍受着流言蜚语,甚至是直接侮辱。22
阿尔宾娜在1837年夏天怀孕,次年春天她生下个女儿,取名米哈利娜。但是,据米加尔斯基回忆,乌拉尔斯克炎热、潮湿气候是“让人无法忍受,是很多新生儿死亡原因”,“上帝给们饱经沧桑心施以最可怕打击”:米哈利娜只活几个星期。地方当局不允许这对夫妇把他们孩子埋在当地教堂,因为在那时,他们还未考虑到信奉天主教波兰人。这种做法伤害米加尔斯基作为名父亲和名虔诚基督教徒感情,愤慨米加尔斯基决心,这个孩子将来不会被埋葬在俄国,而是在波兰。他小心翼翼地为这具小小尸体做防腐处理,然后把尸体埋在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