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来,佛教根本是叫们通通去死嘛!”
突然觉得内心很空虚,当然,会有这种心情不全是受到鬼子母神影响。
“佛教所谈论并非那刹那问题,总之各人有各人解释方式。而为配合你这种俗人,佛教也从小乘变化成大乘。日本鬼子母神信仰与其说是佛教,其实更接近原本婆罗门教思想。结果鬼子母神——诃梨帝母到现在还
但京极堂却像是随风摆荡柳枝,不管木场怎急也还是维持着定步调。他接着说:
“所以说两种性格都有啊。况且对佛教而言爱情只是悟妨碍,佛祖当然不可能教导人爱真谛。”
“怎可能!”
木场跟异口同声地说。
“佛教本来就是倡导舍弃爱情观念。换句话说,佛教认为——爱即执着,舍弃所有执着即是通往解脱——如来不二法门。因此诃梨帝母这则佛教说话或许该解释为‘佛祖向她告诫应舍去对孩子异常执着’才对。舍弃切皈依佛法,即能灭却切罪业进而开悟——这就是亲鸾[64]所说‘善人犹能成佛,遑论恶人’境界。”
这就是佛教手段啊,大爷。佛教显得相当有弹性,反过来讲就是比较随便,会积极吸收其他宗教,或者说是融合。印度除佛教以外还有婆罗门教与印度教,但到佛教之中,婆罗门教众神成天,印度教则成为明王。诃梨帝母也是其中之。刚刚说故事出自于《根本说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这部佛经,先斥责番后再赞扬手法实在巧妙。神明通常会具有善与恶两面性,普遍是二义性,因此要攻击邪恶部分褒奖善良部分是很简单。”
“听着听着觉得头开始痛起来。”
深感佩服鬼子母神[62]——木场引用蜀山人[63]俏皮话。
当然,引用者本人恐怕连蜀山人蜀都没听过。
木场像是想整理脑中混乱思绪般地说:
将手上杂志放到榻榻米上,忍不住插嘴:
“那佛教不就是要人舍弃人性?如果真是如此,你刚刚提到猴子不就反而比较接近悟道境界?”
“没错。”
京极堂毫不考虑地回答。
“野兽不会迷惘,确可说是比较接近悟道境界。但野兽不能成佛,因为它们无法舍弃兽类身份,无法舍弃对生命执着就不能真正得道。因此正确说来,佛教并非在否定人性——而是想超越人性。”
“总之佛祖教导鬼子母神母爱真谛,然后从此之后成为好神就对嘛?”
“不,刚刚就是在说不是如此。诃梨帝母本来就是好神,作为授子、育子之神广受信仰。别名又叫天母或爱子母,《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也如此称呼她,可见其性格在融合入佛教前后都没有改变过。”
京极堂列举出原典,别说是木场,就连也没听说过这本书。
“真是,到底是好神还是坏神你快说清楚嘛!”
木场似乎感到越来越混乱,表情很认真地表示投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