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临洮,杨显惠访问夹边沟幸存者82岁裴天宇老人。老人说,他在甘肃师大当教授学生寄来四册上海文学,他用半个月时间才读完那四篇文章。他说,每次拿起来读不上十分钟,就泪流满面伤心得读不下去呀!
二夹边沟农场
从酒泉出发,乘车驶向酒泉至金塔公路,在第28个里程碑处,左拐,再向北走数公里,有片连绵沙丘,散落其间,是些半截土墙框。这里就是夹边沟,那些零散墙框,就是当年右派们住地窝子。
夹边沟农场成立于1954年3月,科级单位,它行政名称是甘肃省第八劳改管教支队,原本就是个关押犯人劳改农场。
1957年反右之后,劳改犯被转移别处,夹边沟农场变成劳教农场,专事收容右派分子。
惠,它如同场梦魇,挥之不去。
1988年,杨显惠成为天津市作协专职作家,跟随爱人调到天津,在塘沽深居简出,他创作仍然以西北戈壁滩上16年农场生活为主。
九十年代中后期,文学日显边缘化,中国作家们整体进入个调整期,有人沉寂,有人转入商业化写作,还有人沉醉于描摩世俗生活,笃信文以载道杨显惠也面临抉择。
这个时候,夹边沟从心底深处顽强地冒出来。
杨显惠放弃以建国后西北地区劳改农场为背景长篇小说计划,开始着手调查,他要真正搞清楚那里到底发生什幺事情,即使没有名,没有利,也认为值!
这些右派来自甘肃省机关、企业和学校,他们是反右中揪出来极右分子、出身剥削阶级家庭或者曾有过其它错误右派分子、大鸣大放期
从1997年开始,年过半百杨显惠重返河西走廊,寻访40年前落难于夹边沟右派群体。他尝试过从查阅官方档案入手,但是没有人理睬他。他只能贴着地面行走,在陇东黄土高原中穿行,在河西戈壁荒滩中寻找,整整三年,他竟然寻访到百多位当事人。
虽然杨显惠对夹边沟来龙去脉已不陌生,但是当事人回忆还是让他震颤不已。在哭泣和泪水中,昔日右派如今老人们沉浸在那段不堪年月之中,次次生生地揭开伤疤,追述个个受尽折磨死里逃生故事。每当此时,杨显惠也屡屡无法自持,只能请求老人暂时停下来,让他走到院子里,擦擦眼泪。
1999年,杨显惠开始写作告别夹边沟系列。2000年,上海文学连续发表12篇,远在千里之外,夹边沟右派后人们传阅着每篇,奔走相告:夹边沟盖子揭开!
他们带着这些纪实小说,清明节上坟时焚烧,以告慰父亲冤屈亡灵。
位死难者儿子,在个偶然机会里读到它们,他下子哭倒在地,把上海文学供在桌上,长跪着,页页地读,次次地哭。他对朋友说,父亲去世时他还小,只知道父亲死在夹边沟,但不知道父亲是死得这样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