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离去。文笙便问,听口音,这嫂子倒不像本地人。
仁桢说,确不是本地人。可手艺好得,将众本地馆子都比下去。
后厨靠得近,不多时竟满室飘香。并不是膏腴香,而是有些清冽香气。
菜上来。先是碗汤,汤水清澈,飘着丝丝青绿。文笙笑道,“花满苏堤柳满烟,采莼时值艳阳天”,这“西湖莼菜汤”不可不试。仁桢说,你只答对半。这道叫“中和莼菜羹”,杭州人却未必吃得到,你且尝尝。说完给他淋些浙醋。文笙尝口,发现与以往吃过不同,里面除有莼菜、火腿与香菇丁,还有虾米。荤素双鲜,相得益彰。碗入肚,先醒胃。
再来,并非常见东坡肉,醋鱼等杭帮菜。盘糯米糖藕,四围摆圈切得极薄五花肉。文笙学仁桢,将那藕片用五花肉包起来,放进嘴里,慢慢嚼。竟不觉甜腻,异是,有股茶香氤氲于齿颊,久而不去。仁桢说,这“云雾藕”可讲究,将带皮肉放在铁箅子上,得用明前龙井熏上两个小时。
菜入热油动静。愈往里走,文笙就说,你说这馆子,还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走到深处,是处小院。院门口植着几丛修竹,上面有个木牌,用重墨写着“”二字。字体用是小篆,很见功力。文笙刚想说话,却见仁桢推开院门。文笙走进去,只大白鹅拍着翅膀迎过来。仁桢喝牠声,才退后。
两个人掀开布帘,走进屋子。屋内陈设很朴素,只有几套木制桌凳。客还没有上来。他们拣张靠窗桌子坐下来。窗外景色豁然,远望去,是湖浩淼水。只是天有些晚,影影绰绰地,能望见暮色中断桥。
文笙见桌上摆卷竹简,打开,里头是托裱熟宣。原来是菜单,开首写着,“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苏子瞻句,文笙心里笑说,这便是菜馆“”由来。看这工整挺秀楷书,时间又愣住。仁桢手在他眼前挥,说,发得是什呆。
文笙醒过神来,说,这字迹,让想起个故人。
接下来,每道都有名堂。雪冬炖鸭煲、青梅虾仁、腐乳鞭笋,说起来,每道都是浙菜,可做法上,却总有些似是而非。味道,却律格外好。文笙本非饕餮之人,却也有些停不下筷子。
乾隆鱼头上来。文笙说,都说这是杭菜里“皇饭儿”,好吃不在鱼头,而在豆腐上。仁桢说,那你就先吃豆腐。文笙就搛那焖得金黄豆腐来吃。口之后,不禁
这时候走过来位妇人。脸相净朗平朴,身布衣,是典型江南女子居家打扮。她在桌前停下,问道,姑娘今天吃点什?
仁桢笑盈盈地看她,说,嫂子,还是上回那几道,都是您最拿手。
妇人颔首笑,看眼文笙,道,不问问小先生意思?
仁桢说,他呀,今天是要客随主便。
妇人便说,好,等等便来。再给你们加个乾隆鱼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