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惯性在后天很难被彻底扭转——当然,在些病例中,也有病人因为脑部分受到意外伤害,突然改变这种固有组织形态,整个人理解事物能力突然发生巨大改变,但那种方法几乎可遇而不可求。
但是在这里,对于个能够挖空个星球,把个空心星球建成个自成体系,适宜居住文明来说,这种对大脑特定区域,进行特定改动,就不是什难事。
适当提高吴小清智商,对以后任务完成,显然有着很重要作用。以后任务,只会次比次更复杂,更难以处理。现在吴小清许多行动,还可以勉强通过眼镜中字幕,来进行指挥完成——但这种傀儡式控制问题是很大。需要做行动越复杂,这种控制效果也就越差。
其实,这次任务中,这种任务执行模式缺点已经显露出大半。
这次任务两大重心,第,是*研制,第二,是核弹引爆。其实都是其他人来完成。
也会产生不同结果。
人类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不同点产生具体机理,但大致上经验总结还是有——简单来说,对于绝大部分人,只要先天基因基础不是太差,再加上后天持续刺激,可以让个人在智能最终达到个大体上合格标准。
这个标准按照地球定义,通常是在可以勉强理解,大学层次知识水平左右。
这个标准再往上,根据专业不同,就更多考验人脑在各个层面专精方向不同。
擅长理性思维,可能更适合在理科上做出成绩,擅长感性思维,可能更有利于进行艺术和文科层面进步……
至于任务中,临时遇到问题,需要决策解决——基本都是靠叶夫根尼和沈长文两个人来完成。吴小清在任务中,更多角色是个监督者,他需要在空间站和地球之间
只要能够投入足够多资源,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普遍意义上某类“精英人才”,但,始终也有些专业,比如数学,比如物理学,在达到某个层次之后,对智力要求会突然变得严格。不是这块材料,再怎投入也没用……
以吴小清现实情况来讲,现在高物理对他智力要求,就好像最前沿量子物理学,对常人智力要求般。把吴小清送去任何个高中当学生,在老师足够解他之后,都会不难得出个结论——吴小清不是学理科这块材料。
通常来说,个人智商水平,在经过婴幼儿发育期之后,基本就已经大概固定下来,后续知识学习也许会在定程度上提升这个数值,但通常效果也是渐进,不会很明显。
很显然,吴小清童年和少年时期,也很遗憾错过这样提升机会。以地球人思维观念来看,吴小清现在这种智力状态,基本属于“已经定型”。
已经定型,意味着他脑袋里神经细胞组成“电路”,基本已经形成固定路线,思维已经形成很强固有惯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