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觉得,门艺术弄到这个份上,恐怕离死也就不远。他回来,就有针对性地,专门打理几出‘生活’戏,二次进京时,专跟昆曲打起擂台。结果,下就把昆曲给打败。这就是戏曲史上有名‘花雅之争’。‘花部’是以秦腔为代表地方戏。‘雅部’就是昆曲。‘花部’组团与‘雅部’对台起来,‘雅’得咬文嚼字、典故叠加昆曲,自是无法跟‘花’得家长里短、俚语俗谚地方戏相对抗,下败落得很惨很惨。当时有好多文人墨客,都撰有笔记。清人笔记可是很有名。魏三名声,多是靠他们笔记传下来。这些笔记里说:魏三出《滚楼》,弄得‘时观者尽入秦班,京城六大班从此无人过问,甚或散去’。还有甚至说:‘时不识魏三者,无以为人。’不认得魏三,连做人都成问题,你想想,那是多大声名哪!现在流行歌坛刮‘西北风’,那时京城刮‘魏旋风’哩。不过,人太红火,就要遭嫉恨。何况老魏秦腔班社,是远离京城地方‘草台班子’,昆曲早已是庙堂贡品。让‘庙堂’里有权有势者打压下,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事。有高层人士,就给老魏扣上‘诲*诲盗’帽子,说他唱‘粉戏’,有伤风化。所谓‘粉戏’,就像今天‘黄碟’,色情戏。自然,老魏就被以‘扫黄’名义,给逐出京城。”
封导说到这里,突然拿起个酱猪蹄啃起来,没下文。大家就越发觉得这故事有味儿,都打问后来呢。封导说:
“后来老魏就到扬州唱戏去。老魏这个人,是哪里热闹,就把秦腔朝哪儿打。既然扬州是天下财富、人脉聚会之地,他就把班社开到那儿去。由于老魏扮相好,唱得好,做工好,戏也接地气,很快就在扬州把场子踢开。甚至又出现京城阵仗。弄得地方戏班主角,都纷纷钻进他班社讨生活来。扬州文人们,在笔记里记载秦腔魏三,称他为‘野狐教主’。说‘花部泰斗魏长生,在苏州、扬州,演戏出,赠以千金’。你想想,红火得得。还说几乎全国各剧种演员,都纷纷拥到扬州,拜他为师。就连昆曲发祥地苏州戏班,也请他去传授技艺呢。他创新‘西秦腔’,‘徽伶尽习之’。就是徽州戏班子也都来学习。再后来,徽班进京,大家都知道‘徽班进京’,甚至对京剧形成,都起到十分重要催生作用。现在京剧界,也得认咱老魏这个祖师爷呢。老魏被以‘扫黄’名义赶出京城后,自是憋着口气。咋想,都是要再进去次,把名声挽回来,让秦腔、让自己重新站住脚。这就有第三次进京。这次,他进去演是《背娃进府》。剧目与技艺都更加成熟、老到。自是再次轰动京华。只可惜,老魏毕竟是快六十人,最后硬是累死在后台……”
封导讲到这里,忆秦娥甚至情不自禁地“呀”声。封导问咋,她说她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