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苏在几天时间里,从《凤凰城独立报》编辑部,试着跟那位采访过达尼尔·乌里韦首都记者取得联系。这位记者几乎从来不在报社停留。跟她通话人们拒绝提供这位记者手机号码。等她终于跟那位记者说上话时候,玛丽-苏觉得他声音醉醺醺像个坏人,至少十分傲慢,他不肯给出达尼尔·乌里韦电话号码,理由是必须保护消息来源者隐私。话不投机,玛丽-苏提醒他大家都是同行,都为报界工作。首都那位记者说哪怕都是情人也不行。关于《民族报》那位记者霍苏埃·埃尔南德斯·迈尔卡多,失踪后,没人知道他下落。天夜里,玛丽-苏重新翻阅克劳斯·哈斯案件档案,最后找到迈尔卡多写新闻报道,那是他在圣特莱莎监狱克劳斯·哈斯新闻发布会后写成。迈尔卡多文字风格追求轰动效应,不讲究准确。文章中充斥着陈词滥调、不准确推断、荒诞肯定、夸张和显而易见谎言。迈尔卡多有时把克劳斯·哈斯描绘成索诺拉富人阴谋集团替罪羔羊;有时描绘成复仇天使或者潜伏在牢房里侦探,但绝对不是输家,而是凭借自己智慧把刽子手们逼得走投无路好汉。玛丽-苏到凌晨两点钟,离开报社前喝完最后杯咖啡,心里想,这样个写次货记者,谁肯傻乎乎地去杀他并且抛尸野外呢!那这个迈尔卡多究竟出什事情呢?编辑部主任也工作到很晚,给她说几个可能答案:累,走;疯,走;二话没说,走。周后,那个陪她去索诺伊塔采访小青年,给她打电话,想知道她要写迈尔卡多文章怎样。她说:什也不写。小青年想知道为什。玛丽-苏说:因为毫无神秘之处。迈尔卡多大概住在加利福尼亚并且在那里工作。小青年说:不信。玛丽-苏觉得小青年喊声。她听见电话里面有卡车声,好像电话是从家运输公司院子里打来。她问:你为什不信呢?小青年说:因为去过他家。没看见有搬家样子啊。她说:他走,因为想走。她听见话筒里小青年说句:不对。要是他真心想走,定会带走自己图书。玛丽-苏说:图书很沉啊。再说,图书可以再买。加利福尼亚书店可比索诺伊塔多啊。她说这话是想开个玩笑,但立刻意识到这话毫无幽默之处。小青年说:不,不,指不是那些图书,而是他东西。玛丽-苏问:他书吗?他说:是指他撰写和发表东西。就算世界末日临近,他也不会丢弃。玛丽-苏试图回忆迈尔卡多家里情况。客厅里有书籍,卧室也有几册。统统加起来,不会超过百本。藏书不算多。但是,对个打工记者来说,也许够,甚至有富余。她没想到书籍里可能有迈尔卡多撰写东西。她问:你认为没有那些东西,他是不会走?小青年说:绝对不会走,因为那些东西像是他亲儿子。玛丽-苏想:有迈尔卡多署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