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固然离不幵政治,有时却是必须退避三舍。否则,突然不知哪句话讲错,什地方有违政策,立刻会被群批评家、甚或管意识形态头头按倒在地,打个皮开肉绽。显然,战争题材作品在官方眼里,不单是部文艺作品,更是弘扬军事爱国主义、以英雄人物教育下代、防止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重要武器。因此,表面上看,战争文学像是艘豪华巨轮,可掌舵并非俄罗斯文人。它不能自由自在游弋在辽阔文学海洋,却被迫驶入条狭窄航道。它亦像是棵碧绿葱茏参天大树,不过常常会有园丁们来给它修枝,东剪西剪,修得那些不安分者没脾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行荆棘。但亦有“修”成正果者,他们不追慕虚名浮利,对时髦不趋之若鹜,不看别人脸色,甚至置身家性命于不顾,以自己独立人格和文化意识来写作,用思辨剖析战争,以理性面对政治,将文学看做人学,终于成就超凡脱俗战争名篇,寻求到生命、人道、人性真谛。格罗斯曼巨著《生存与命运》便是其中之佼佼者。
二
瓦西利。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在中国几乎是个陌生名字,他比《钢铁是怎样炼成》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只小四岁,但名气却比奥氏小多。不过论才气和作品艺术、思想深度,格罗斯曼则不知要高出几许。
格罗斯曼九〇五年生于受犹太文化影响极深乌克兰别尔季切夫,母亲为犹太人。九二九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毕业后来到著名顿巴斯矿区任工程师。九三二年他将自己第部作品《格柳卡乌夫》寄给高尔基,征求大师意见。很快便收到高尔基回信,高尔基指出,他必须克服描写顿巴斯矿工曰常生活和工作上自然主义,删除多佘话,更合理地组织素材。格罗斯曼似乎茅塞顿开,花费年工夫进行修改,九三四年这部中篇小说在《文学顿巴斯》上发表。同年,他第篇短篇小说《在别尔季切夫城》在《文学报》上发表,高尔基读到后,邀他见面。格罗斯曼回忆道,这次会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今后生活道路。
无独有偶,瘫痪在床奥斯特洛夫斯基亦于九三二至九三四年发表《钢铁是怎样炼成》,两人文学创作可以说是同时起步,个经高尔基点拨,个由编辑加工润色,但格罗斯曼刚刚起步,奥氏已经在飞跃。
格罗斯曼急起直追,连发表几部短篇小说集《幸福》(九三五)、《四天》(—九三六)、《短篇集》(九三七)和中篇《厨娘》(九三七),可依然是名文坛小卒。四卷集长篇小说《斯捷潘。科尔丘金》(九三七九四0)才使他举成名,脐身文坛。作品描写青年工人斯捷潘走上g,m道路成长过程。但这种题材和手法般作品,当时在苏联多如牛毛,算不得上品。
卫国战争期间,格罗斯曼作为《红星报》军事记者直活跃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