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神来之笔。这两个词就是奴才两只瞳孔:欢喜,凄凉。
伟大作家有他硬性标志,他伟大伴随着读者年纪,你在每个年龄阶段都能从他那里获得新发现,鲁迅就是这样作家。
第三,五四那代知识分子,或者说作家,有两个基本命题:反帝、反封建。这个所有人都知道,也没有任何疑问。不过想指出,在大部分作家眼里,反帝是第位,是政治诉求出发点,这个也可以理解,民族存亡毕竟是大事。鲁迅则稍有区别,他反帝,但反封建才是第位。反封建直是鲁迅政治诉求和精神诉求出发点。为什?因为封建制度在“吃人”——它不让人做人,它逼着人心甘情愿地去做奴才。
第四,在变革中国大潮中,五四代知识分子,或者说作家,在阶级批判时候,大家都有个基本道德选择,那就是站到被侮辱与被损害那头,他们在批判“统治者”。这是对。毫无疑问,鲁迅也批判统治阶级,但是,有件事情鲁迅刻也没有放弃,甚至于做得更多,那就是批判“被统治者”、反思“被侮辱”与“被损害”。鲁迅批判极其另类。他所谓“国民性”,所针对主体恰恰是“被统治者”。在现代文学史上,这是鲁迅和其他作家区别最大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仅仅把鲁迅界定为伟大“战士”是极不准确,在眼里,他首先是位伟大启蒙者。当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作家都在界定“敌人是谁”时候,鲁迅先生十分冷静地问句:“是谁?”在鲁迅看来,“是谁”意义远远超出“敌人是谁”。其实,部《呐喊》,它潜台词就是这样个问题:是谁?
第五,不得不说情感。在阶级批判和社会批判过程中,伴随着道德选择,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作家,尤其是作家,必然伴随着个情感倾向和情感选择问题。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现代文学就是抒情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就是向大众“示爱文学”。鲁迅爱,但鲁迅是唯个“不肯示爱”那个作家。先生是知道,他不能去示爱。旦示爱,他将失去他“另类批判”勇气与效果。所以,鲁迅极为克制,鲁迅非常冷。这就是所理解“鲁迅克制”与“鲁迅冷”。
第六,接下来问题必然是价值认同问题。和知识分子比较起来,在道德选择和情感选择过程中,作家非常容易出现个误判——价值与真理都在被压迫者那边。在这个问题上,鲁迅体现出极大勇气。他没有从众。他小说在告诉们,不是这样。价值与真理“不定”在民众那边,虽然它同样“也不定”在统治者那边。鲁迅在告诉们,就对对抗阶级而言,价值与真理绝不是非此即彼关系。
写小说三十年,取得点微不足道成就,想告诉大家是,鲁迅对最大帮助就在这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