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简单多,你必须“先”言他物,你才可以“引起”所咏之辞。——你想说“这个”,是吧?对不起,那你要先说“那个”。说过来说过去,“那个”越说越“实”;而“这个”呢,反而越说越虚,虚到可以“不着字”地步,你反而可以“飞白”,你反而可以“不写”。确,们中国人就是喜欢这个“意在言‘外’”。
敢说,如果没有《诗经》,尤其是,没有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和理论探索,们唐诗就不会是这样,们宋词就不会是这样,们《红楼梦》就更不会是这样,可以说,是中国诗人曹雪芹写成中国小说《红楼梦》。如果曹雪芹没有博大中国诗歌修养和中国诗歌能力,《红楼梦》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是,《水浒》这本书你让个英国人来写,可以,让个法国人来写,也可以,但是,《红楼梦》作者只能是个中国人,个中国诗人。如果没有《诗经》和唐诗为们这个民族预备好审美集体无意识,曹雪芹绝对不敢写王熙凤“步步行来赞赏”,打死他他也不敢这样写,那样写太诡异。
最后还要强调点,是关于文本。不是“红学家”,有关“红学”几近无知,只是知道点,因为复杂历史原因,《红楼梦》经历过特殊增删,尤其是删。们今天所能读到这个《红楼梦》文本,是被处理过。即便如此,依然要强调,作为个天到晚“增删”小说人,想说,删其实也是有原则,——既有历史现实原则,也有小说美学原则。它不可能是胡来,更不可能是乱删。某种程度上说,“删”比“写”更能体现美学原则。如果这个世界上真存在这个人,他删过《红楼梦》,只能说,他能把《红楼梦》删成这样,他也是伟大小说家。
由于能力局限,只是提出些个人看法,谬误之处请老师同学们指正。
2015年4月24日于北京大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