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应该很乐于见到这个情况。”
“总而言之,马丁路德摒斥教会中许多从中世纪起就形成宗教习惯与教条。他希望回到新约中所描述早期基督教面貌。他说:‘们只信靠经文。’他希望以这个口号将基督教带回它‘源头’,就像时期人文主义者希望回到艺术与文化古老源头般。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因此创造德文文字。他认为应该让每个人都读得懂圣经,并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成为自己教士。”
“自己教士?这不是有点太过分吗?”
“他意思是:教士与上帝关系并不比般人亲近。路德派教会之所以雇用教士,乃是因为他们需要有人做些实际工作,如主持礼拜或料理日常事务等。但马丁路德并不相信任何人能够透过教会举行仪式,获得上帝赦免与宽宥。他说,人只能透过信仰得救,这是‘无法用金钱交换’。这些都是他在研读圣经以后心得。”
“这说马丁路德也是典型人士啰?”
文学家却告诉人们,宇宙根本没有绝对中心,因此,每个人都是中心。”
“喔,是这个意思!”
“运动造成新宗教情感(狂热)。随着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神学范畴,基督徒变得更加虔诚。到时期,由于人类对自己有新看法,使得宗教生活也受到影响。个人与上帝之间关系变得比个人与教会组织之间关系更加重要。”
“比如说在晚上自行祷告之类吗?”
宗教改革
“也不尽然。马丁路德重视个人,强调个人与上帝之间关系。在这点上他算是典型人士。也因此他从三十五岁开始自修希腊文,并进行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繁重工作。他使得般大众使用语言取代拉丁文地位,这也是他与典型人士相像另外个特征。然而,马丁路德并不像费其诺或达文西样是人文主义者。同时,他也受
“这也包括在内。在中世纪天主教教会中,以拉丁文念祈祷文和教会例行祷告直是宗教仪式骨干。只有教士和僧侣能看得懂圣经,因为当时圣经都是拉丁文写。但是到时期,圣经被人从希伯来文与希腊文翻译成各国语言。这是导致所谓‘宗教g,m’主要因素。”
“马丁路德……”
“是,马丁路德是个很重要人物,但他并不是当时唯宗教改革家。另有些改革人士选择留在罗马天主教会中。其中之是荷兰伊拉斯莫斯(ErasmusofRotterdam)。”
“马丁路德之所以和天主教会决裂是因为他不肯购买赎罪券,是吗?”
“是,但这只是其中原因之。另外还有个更重要原因是: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并不需要教会或教士居中代祷才能获得上帝赦免。同时,要取得上帝赦免也不是靠购买教会所售‘赎罪券’。从十六世纪中期起,天主教教会就禁止买这些所谓‘赎罪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